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八市攜手共同推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

來源:華西都市報2023-05-09 10:34:14

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五區共興”第二場主題發布會

八市攜手共同推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


【資料圖】

成都平原經濟區在四川省“五區共興”重大戰略部署中,“壓艙石”作用明顯。

作為全省產業基礎最好、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成都平原經濟區如何激蕩率先發展的澎湃動能?

5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五區共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成都平原經濟區專場。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有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志華介紹,成都市積極強化省會城市責任擔當,主動對接成都平原經濟區其他7市,共同抓好成都平原經濟區“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及各項合作協議落地落實,合力推進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共筑全省“五區共興”新局面。

關鍵詞:公共服務共建166項高頻事項實現同城化無差別受理

成都都市圈在就業、社保、公積金、社會治理等民生合作方面不斷深化和拓展,直接決定了圈內各城市市民在同城化生活中體會到均等的幸福感。

“166項高頻事項實現同城化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發布會上,王志華說,成都優質網教資源等延伸覆蓋成都平原經濟區各市,牽頭組建了成德眉資雅樂阿職教聯盟。

同時,成都積極推動異地門診醫療聯網結算,成都都市圈25家三甲醫院實現99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失業保險在成都平原經濟區無障礙轉移接續,靈活就業人員公積金繳存試點由成都都市圈向綿陽市拓展。

據德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羅智波介紹,目前成德結對學校達96對,20余家醫療機構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等開展深度合作,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基本創建完成,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達78.2%,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

“眉山全市21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電子健康卡實現成德眉資互認互用。”眉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劍說,同時增設“天府市民云”平臺“眉山站點”,加快形成成德眉資市民服務一體化新模式。

關鍵詞:公共交通互聯成都至成都平原經濟區城際通勤班列增至356對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發布會上,王志華介紹,近年來,成都市在設施互聯互通上提速加力,市域鐵路S3、S5、S11線加快建設,成都鐵路樞紐環線開通公交化運營,成都至成都平原經濟區城際通勤班列增至356對,平均發車間隔縮短至22分鐘。成都都市圈“3繞20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建成17條、通車里程超2100公里。成綿、成樂高速擴容加快建設,天邛高速全面攻堅,成雅快速通道一期、蒲名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經濟區高快速路網不斷織密。

“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帶動一體化發展。”資陽作為全省第一個建設地鐵的地級市,發布會上,資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東帶來好消息——軌道交通資陽線(18號線延伸線)將于明年通車。同時,他表示還將加快推進成達萬、成渝中線高鐵,成自宜高鐵今年建成通車,成資之間的公交化動車最快22分鐘通達。

羅智波則透露,德陽建成“6高7快4軌”綜合交通體系,市域鐵路S11線開工建設,天府大道北延線今年全線通車,成德間動車日開行超百趟、最快23分鐘到達。

孫劍則用“交通引領、制造強市、優化服務”三個關鍵詞描述了眉山的發展現狀,“全市已形成‘8高3軌19快’綜合交通路網,實現縣縣1條以上高速公路、兩條以上一級公路,構建起‘半小時眉山、一小時成都、一小時鄰市、一小時雙機場’綜合交通體系。”

孫劍介紹,目前成都至眉山市域鐵路S5線、天眉樂高速、成樂高速擴容、天府大道二峨山段加快推進,天府大道眉山段建成通車,積極推進眉山國際鐵路港建設,規劃建設眉山水港;成眉間日開行動車達到109列,實現公交化運行。

在省委“五區共興”重大戰略部署下,雅安錨定“川藏鐵路第一城、綠色發展示范市”總定位,著力在交通互聯、產業配套、平臺建設等方面主動融入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雅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黎明介紹,川藏鐵路雅安段超時序推進,峨漢高速、成雅快速通道建成通車,成雅鐵路公交化運營成效明顯,雅安至成都方向全天發送班次最高峰超40對。

關鍵詞:深化產業協作成都都市圈“三區三帶”累計實施923個重大項目

發布會上,在區域產業集群建設方面,王志華通報了一組數據:高能級產業空間載體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三區三帶”累計實施923個重大項目,1490家企業開展跨市域產業協作。

同時,成都平原經濟圈的協作產業力量也在各個市呈破竹之勢。

“樂山正打造‘中國綠色硅谷’,做強做大晶硅光伏產業。”樂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迎春說,樂山做強做大晶硅光伏產業,目前全球前十強光伏企業中已有5戶投資樂山,日前五通橋省級經開區也獲批設立,預計今年底晶硅光伏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將為全省再貢獻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在綿陽的“五市戰略”中,科技立市是一項重要內容。“去年引進的7個百億級制造業項目即將投產3個,今年又新引進4個百億級項目。”綿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朝陽說,去年綿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6.9億元、同比增長5%,位列全國百強城市第86位、上升6位。今年一季度,綿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達到8.5%,主要指標保持全省前列。

羅智波表示,德陽將推動產業協作強鏈補鏈。“成德高端能源裝備集群”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啟動建設,與天府新區共建總部基地,700余家成德企業實現產業配套,引進的川發龍蟒鋰電、欣旺達動力電池、東旭光電等百億級項目與成都形成產業鏈配套協同。

“鋰電產業集聚杉杉科技、中創新航等重大項目53個,總投資超1000億元,實現產業鏈全覆蓋。”孫劍強調說,眉山把先進制造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作為破題突圍的主抓手,力爭到2026年,“1+3”產業集群規模達到3800億元。

資陽則從共建成都平原經濟區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出發,著力打造“成都—資陽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以及“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和“成資協同開放走廊”這四個重大平臺。“依托這四大平臺,我們有275個重點項目,有360個重點事項,整個工作推進完成情況都是非常好的。”李東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芮雯攝影報道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