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24日訊 2月23日舉行的第三屆川渝民營企業家合作峰會暨第五屆企業家天府年會上,由川商總會、湖南異地商會聯合會、貴商總會、津商聯合會、桂商總會、深商總會、秦商總會、吉商聯合會、遼商總會、龍商總會等10省市商會總會,共同宣讀《東安湖宣言》,并簽署“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建設”協議。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不斷深入,兩地企業、商協會也在主動融入,共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機遇。
如何看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經濟圈?商會總會如何發揮帶動作用?會議期間,四川新聞網采訪了各省市商會總會。
(資料圖)
“成都地處中國內陸腹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經濟圈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是引領中國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提升內陸開放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深商總會秘書長石慶談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津商聯合會秘書長張獻超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西部經濟實力強勁的區域,有很強的產業基礎。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我國新時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吉商聯合會秘書長周峰指出,短短幾年時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國內外影響力越來越大,帶來成渝地區戰略地位凸顯、戰略空間拓展、戰略潛能釋放。他表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皆是機遇,對于民營企業發展來說,更是趕上了興旺發達的重大戰略機遇。
遼商總會副秘書長張余昌認為,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處于開局起步、加快成勢的關鍵時期,大家都在賽跑,必須搶在前頭。在機遇期,能夠更好承接國家戰略輻射帶動,借梯登高,前景廣闊。
3年時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夯基壘臺、重點突破,邁向全面提速、整體成勢,從規劃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在談到如何發揮商會作用推動成渝經濟圈建設時,川商總會執行秘書長唐俊表示,希望通過合作協議的簽訂,吸引更廣泛的全國民營企業家緊密交流合作,促進人才、知識、信息等資源匯集,進一步發揮商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他還希望,全國各地企業家的鼎力支持下,讓民營企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取得更大成就。
深商總會秘書長石慶指出,深商總會肩負“東西方商業文明橋梁,世界企業領袖搖籃”使命,以建設“影響世界的新銳商幫”“深商精神家園”和“國際化商會”為目標。深商總會當天與川商總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起《東安湖宣言》,就是踐行責任使命擔當。未來,深商總商會將圍繞成渝優勢產業升級方向,充分發揮深圳頭部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聯合舉辦招商推介活動、互訪交流,健圈強鏈,優勢互補,加強深商與川商產業資源整合與交流合作,增創兩地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推動成渝經濟圈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充分發揮商會引導、宣傳作用,使民營企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遼商總會副秘書長張余昌指出,今后將從專題講座、搭建交流平臺、項目推介等多種方式,增進共識,激發民營企業參與熱度,推動政、商、銀、企互動互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關鍵在于協同推進戰略互信與全球經濟競賽的能力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堅持內外聯動,打造“商會同盟”新模式,商會之間定期交流,抱團作戰,精準對接,不斷壯大“朋友圈”“服務圈”“經濟圈”,事業必能行穩致遠。
津商聯合會秘書長張獻超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在雙核驅動、雙城聯動中舞臺廣闊,津商會將主動擔責,對接好兩地企業,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在天津同川渝的經濟、科技、文化建設、產業互動等方面牽線搭橋,共同為發展好民營經濟作出更多貢獻。
“我們吉商聯合會要積極引領吉商企業家,主動匯入雙城經濟圈建設主戰場。”吉商聯合會秘書長周峰認為,要充分發揮吉林和成渝地區各自產業優勢,主要圍繞食品、醫藥產業為重點的消費品工業集群,以及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農業產業開展深度合作,同時推動康養小鎮、生物醫藥、中藥材種植、農產品加工等項目進入雙城,投資發展。(張麗萍)
(川商總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