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充分挖掘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勞動教育資源,探索出了“2+4+4+5”勞動教育新路徑,形成課上課下結合、校內校外貫通、家庭社會參與的勞動教育新局面,逐漸培育出了一批有特色亮點、有影響示范的勞動教育創新項目,有力推動了勞動教育向縱深發展。
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近年來,石家莊市充分挖掘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勞動教育資源,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形成課上課下結合、校內校外貫通、家庭社會參與的勞動教育新局面,打造勞動教育“新課堂”。
勞動基地學種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進行手工制作……石家莊市各中小學勞動教育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走進石家莊一中的“空中農場”,一片金黃映入眼簾,學生們在對小麥、谷子等農作物進行收割,大家熱情滿滿,配合默契,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據了解,為了更好地開設勞動課程,該學校將一個露天平臺改造成“空中農場”,讓學生們在勞動中增長知識、收獲成長。學校每學期都會安排學生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從開墾、播種、培育到收獲,學生們在勞動中體會辛苦付出的價值和收獲的喜悅、感受揮灑汗水的快樂。如今,“空中農場”的種植課程已成為該中學校本課程中的重要代表,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
“我們在學校參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勞動課程,我們還參加了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從中學到了很多勞動技能,也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石家莊一中的學生韓羽凡覺得自己受益匪淺。她的同學張蕓嘉則表示通過勞動不僅能夠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更加珍惜勞動成果,而且還能鍛煉人的意志力、塑造優秀品格。
“我們學校開展了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的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課程已實現‘家、校、社’協同發展,包括鼓勵學生在家做家務,在校清整校園環境、農場種植實踐、技術產品設計與制作,在社區進行志愿者服務,假期進行勞動實踐基地活動等,讓學生感悟勞動者的美德與智慧,學會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人生志向。”石家莊一中辦公室副主任、勞動教育教研室主任于先眇表示,今后將通過進一步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立校外勞動實踐課程基地,組建專業的勞動教師隊伍,搭建勞動教育平臺等措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樣的創新勞動教育,石家莊各中小學都在積極地進行探索、實踐。據了解,為了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石家莊市東風小學進一步細化勞動教育進校園、進課堂的舉措,開設木工課、蔬菜種植、陶藝制作等60多門勞動技能課程,真正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東風小學綜實活動課程中心主任高瑜表示,學校勞動教育應不拘泥于校內,做到校內校外相結合,逐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互協調、互為補充的勞動教育體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的同時,我們東風小學也在不斷深化家校互動機制,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家校共育,引導孩子培養勞動的習慣。”東風小學教育處主任張歡介紹,該校還為學生分年級制定了“勞動任務清單”,引導學生通過在家分擔家務、參加社會公益實踐活動、體驗農事勞動等方式,實現從“個人自理”走向“社會勞動實踐”。
近年來,石家莊市牢牢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性質、理念和目標,以提高學生勞動素養為中心,以建機制、抓保障、強課程、擴陣地為方向,調動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勞動資源,逐步探索出了“2+4+4+5”勞動教育新路徑,即開發雙向立體勞動課程,構建勞動教育新體系;建設校園內外4個陣地,拓展勞動教育新空間;打造線上線下4級平臺,豐富勞動教育新載體;緊扣“兩日三節”重要節點,形成勞動教育新常態,逐漸培育出了一批有特色亮點、有影響示范的勞動教育創新項目,有力推動了勞動教育向縱深發展。
“2021年5月,石家莊市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下一步,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打造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依托的勞動育人途徑,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豐富、勞動教育資源多樣、彰顯石家莊地域特色的勞動育人新模式。”石家莊市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長肖楠表示。(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