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頒發的2022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各類獎項中,我市4家單位、2位個人、2個地區獲獎勵。走進獲獎的高校、科研院所,可以發現,他們正通過靈活的體制機制進一步貼近企業的真正需求,攻堅行業的技術難題,讓一個個科研項目從實驗室走出去,賦能產業一線,結出產學研合作之果。
【資料圖】
以全方位服務
為產學研營造更優環境
走進“獲獎單位”江南大學,可以發現,這所高校為產學研提供“全方位”服務——建立專業化獨立技術轉移機構和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全流程技術轉移模式、專業化技術轉移團隊,形成政、產、學、研、用、金、介融合互促的技術轉移體系。近幾年,該校每年簽訂技術合同近兩千份。
其中,本地化是一大特色。無錫每個市(縣)區都建立了江大技術轉移平臺,與江南大學共建“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特殊食品)”等6個創新平臺。同時,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一期子基金,規模1.25億元,儲備項目67個,完成投資2個,投資金額1700萬元,促進科技成果本土轉化。
產學研合作的成效,與改革也密切相關。自2020年起,江南大學實施專利“作價入股”改革,改變了以往專利以轉讓和許可為主的“買斷式”方案,改為專利完成團隊(或主要完成人)和學校以95%:5%比例進行分割,5%的部分由專利團隊向學校買斷。“在以往,高校專利是職務科技成果,屬于國有資產,往往管理嚴格。采用‘作價入股’的方式后,更方便我校老師長期跟蹤專利轉化的項目,讓項目發揮更好的成果轉化作用。”江南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產學研服務的“全方位”,正形成強大合力。在學校體系設置上,江南大學形成了“提案管理”“專利狀態統計管理”等全流程智能化專利管理,結成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科研果實,給予成果轉化充分的“種子庫”。在知識產權服務上,學校圍繞江南大學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與專利代理、運營推廣、評估評價、法律服務、基金與投融資、企業孵化等領域的服務機構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
用最合適技術
解決企業的痛點
對不少企業、科研院所而言,產學研的對接更重要的是——合適。這些年,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將自身發展與無錫高新區的產業發展相結合,搭建了區校一體化發展的組織平臺來做深、做實產學研合作。
與企業技術研發一線更貼近。去年12月,無錫科院派出博士團隊入駐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事業部,并在企業設立“博士工作站”。截至2023年4月,該團隊與企業的算法工程師聯合攻關,先后完成“芯片導線微焦距X光檢測”“集成電路BGA測量與異常報警”等5個算法,簽署2項橫向課題,并重構了工業視覺檢測算法流水線及上位機系統架構,為合作企業打造了以數據集標準化為前提的工業CT人工智能算法庫、X光工業視覺軟件等工業軟件平臺,形成了校企長效合作機制。
與區域產業發展趨勢更合拍。該校科技處處長華冬芳介紹,科院與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合作共建“無錫高新區智改數轉公共服務中心”,實施中小微企業智改數轉服務工程。這個中心在校內外遴選優秀人才組建多個智改數轉服務項目團隊。每個項目團隊都有來自不同領域的5名專家成員,為每家企業提供不少于4次的現場診斷咨詢服務,幫助企業形成智能制造診斷咨詢報告和解決方案。2022年,該中心完成111家企業智能制造診斷服務,積極推動了高新區中小企業數字化進程。
與產業人才培養需求更契合。此時恰逢就業旺季,今年無錫科院與奧特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訂單班里,超七成進入指定企業就業。“在雙選的過程中,還有不少智能制造專業的學生也選擇了奧特維,為企業共計輸送80余名人才。”該校科技處綜合科科長呂佳介紹。近年來,無錫科院建成“芯火集成電路產業學院”“奧特維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等5個特色產業學院,打通了產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沾泥土接地氣
在產業土壤開出科研之花
在產學研合作中,新型研發機構表現亮眼。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院長丁漢,也在此次的獲獎名單內。由他帶領的這家研究院,一方面積極轉化科研成果,孵化出一批發展勢頭優良的科創企業;另一方面與企業深入對接,助力他們在智能化道路上加速馳騁。
做好產學研,需要深入一線找到契合點。“要深度扎進、融入企業、行業、產業,以需求牽引為前提,實現解決問題、結果導向、創造服務價值和圍繞問題、研究開發、提升自身能力的良性互動。”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進儀表示。事實上,科研院所“沾泥土、接地氣”,攻克一線的共性難題后,往往能拿出“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比如該研究院研發出的“高性能動力電池的超薄包覆技術和裝備”項目,顛覆了當前工業界對鋰電池的干法或濕法包膜技術,研發了基于原子層沉積的鋰電池正極、負極及隔膜納米可控、均勻致密的超薄膜包覆涂層裝備,提高了電池材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一科研成果已在國內光伏行業的多個龍頭企業中應用,并且斬獲多個獎項。
與企業合作,正從完成項目走向共同打造行業標桿。今年5月,舉行了華科大無錫院和遠東通訊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框架協議簽約暨光纖智能感知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此前,華科大無錫院已經和遠東通訊具備合作基礎。為進一步加快產學研用協同發展,促進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華科大無錫院與遠東通訊達成了全面合作的共識,并依托光纖智能感知聯合實驗室的建設,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未來,雙方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企業實際需要,發揮各自優勢,創新合作形式,共同推動智能制造技術、光纖傳感技術的研發和工程應用,加快成果轉化,打造行業標桿。
如今,華科大無錫院已從初始的幾人團隊發展成由研究院、孵化企業構成的600人團隊,陸續為2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了公益性的智能制造診斷,也陪伴一批初創企業成長為行業中具備知名度的企業。(記者 崔欣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