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是以曹魏為正統的,這個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的,三國時期都以漢為正統,劉備蜀漢是大漢的延續,視曹魏為亂臣賊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統,是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后周天下的,曹魏與北宋開國本質在政治立場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2、《資治通鑒》具有強烈的正統立場,在分裂時代,如三國,魏有〈紀〉,蜀、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
(相關資料圖)
3、可以看出,司馬光對中國正統王朝的定義是這樣的:漢族王朝統一中國時,正統毋庸置疑;2、多個漢族王朝并存時,較大的一個為正統;擴展資料《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
4、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后有倫,精粗不雜。
5、”。
6、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占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
7、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等。
8、帝后死稱“崩”,王公死稱“薨”。
9、天子近出稱“還宮”,遠出稱“還京”,列國諸侯遠出稱“還某郡”。
10、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資治通鑒》。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