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白圩瓏 王曉峰 舒悅峰)220噸餐廚垃圾,經過厭氧發酵生成1.2萬立方米沼氣,用其發電單日發電量達2萬余度,提煉出的油脂,還將作為生物柴油和潤滑油添加劑的原料使用。這些“殘羹剩飯”變廢為寶的“變身”過程,每天都在中節能(灃西)生態環保有限公司生產廠區“上演”。6月24日,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走進此處的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區,通過現場普法和全面檢查,確保這些“殘羹剩飯”在環保達標的情況下“華麗變身”。
“殘羹剩飯”既能制生物柴油還能發電
(資料圖片)
6月24日10時30分,記者跟隨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和灃西新城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來到在中節能(灃西)生態環保有限公司生產廠區,看見一輛餐廚垃圾清運車,正將車內的5噸餐廚垃圾倒進垃圾卸料口。駕駛員說,這些餐廚垃圾是從雁塔、高新、蓮湖、西咸、鄠邑、周至等多區縣運來,每天都要清運兩次。
該公司檢修技術部主任殷圣哲向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這里主要處理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西南片區的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前者產生于餐飲企業,后者產自家庭廚房,經過多程序處理后,這些垃圾將變成沼氣用于發電。
“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進入預處理車間后,先要進行兩次分揀,挑出其中的骨頭、塑料、筷子等不能再利用的固體廢物。”在廠區預處理車間,殷圣哲指著預處理設備向執法人員說。經分揀后的垃圾,利用三相分離機通過離心力作用,將不同密度的物質分成三層,由上到下依次是油脂、水、固體殘渣。最上層的油脂分離出來后,送往其他公司用作生物柴油和潤滑油添加劑的原料,剩余部分將進入兩個容積為8000立方米的厭氧罐進行厭氧發酵,最終生成沼氣。
殷圣哲說,這里處理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的規模達500噸/日,但目前沒有滿負荷運行,每天處置量在220噸左右,可生產1.2萬立方米沼氣。這些沼氣用于發電,日發電量達2萬余度,滿負荷情況下,其中40%自用,剩余部分傳輸到國家電網。
酸堿除臭+生物除害 廢氣廢水達標排放
“剩菜剩飯處理過程中,除了臭味外,不會產生其他有害物質,我們處理臭氣時,點源和面源采用不同方式,最終目的都是達標排放。”該公司安全環保專工冉文濤向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預處理池這種點源環境中臭氣濃度較大,因此采用酸洗滌、堿洗滌、生物除臭、活性炭吸附和高級氧化的處理方式;廠房里這種面源環境中臭氣濃度小,與上述處理方式相比,省去了酸洗滌和高級氧化環節。正如冉文濤所說,站在廠區的廢氣排放口旁邊,聞不到臭味。
6月24日11時許,在廠區的污水處理線上監測站房中,4臺設備正在監測包括總氮、COD、氨氮、總磷在內的4項指標數據。冉文濤說,這4臺污水監測設備全天24小時運行,還有一臺水質采樣監測設備每小時進行4次取樣,將其混合后自動監測并出具監測數據。
隨后,灃西新城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大王中隊中隊長邱波詳細查看了監測數據。邱波表示,此次檢查覆蓋了廠區全部產污環節,發現廢氣及廢水污染治理設備均正常運行,各項污染物數據能夠達標排放。“我們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的‘送法入企’活動,是為了幫助企業學法、知法、懂法、用法,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健康發展。”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稽查科科長周重龍如是說。
中節能(灃西)生態環保有限公司現場主要負責人肖君飛表示,灃西新城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作為西安市重點建設的垃圾分類末端處置項目,始終把“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作為企業的發展宗旨,把環保思想植入企業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