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濰坊6月21日電 (王采怡)“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十笏園非遺空間、煙火氤氳的夜間消費聚集區、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文博場館……端午節前夕,“鳶都”濰坊依托特色資源,打造多元文旅業態,豐富產品供給,“烘熱”全市旅游消費市場。
近日,記者跟隨2023“好客山東·文旅消費新活力”主流媒體采風團來到濰坊,實地探訪濰坊文旅產業發展現狀,體驗當地推出的各項特色文旅活動,感受濰坊持續釋放的文旅消費新活力。
圖為王振華向記者介紹今年制作的國潮風箏。 王采怡 攝媒體記者團的濰坊采風之旅從古城青州開始。隨著文博游漸成年輕人新寵,博物館成為游客打卡勝地。青州新博物館自今年5月15日正式開館以來,預約火爆,提前兩天就被約滿。為豐富文旅業態,青州古城還打造了網紅街區、主題演藝區、美食街區,開展非遺項目常態化表演、歷史情景劇表演,為游客提供多重體驗。
濰坊風箏、濰縣木版年畫、老貓花燈、濰坊核雕……走進濰坊十笏園非遺空間,琳瑯滿目的非遺手造令人目不暇接,吸引各地游客或駐足觀賞,或親身體驗。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設計理念,十笏園非遺空間打造了巧藝百工傳習區、非遺研培區、傳統游藝親子互動體驗區等多個功能板塊。
在十笏園非遺空間濰坊風箏區,來自法國的留學生李山大正聚精會神地描繪一幅蝴蝶風箏圖樣。李山大告訴記者,自己是第一次來山東,聽說濰坊以風箏文化聞名中外,很想過來體驗一下風箏制作技藝。“中國風箏在法國名氣很大,這次到‘中國風箏之都’,我還專門跟家人介紹這里的非遺工藝,他們都很感興趣。”
位于濰坊市坊子工業發展區的王家莊子村是“中國風箏產業第一村”,每年數以萬計的風箏從這個村“飛”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產品遠銷北美、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王家莊子四村黨支部書記王振華介紹,該村有100多家風箏相關企業,200多家網店,年產風箏約9000萬只,產值超兩億元(人民幣,下同)。“我們每年在清明前后開展研學游活動,孩子們來這里參觀文化館,觀摩風箏廠、體驗手工扎制風箏,最后放飛自己手工制作的風箏。”
每當夜幕降臨,濰坊鳳溪地休閑街區人潮涌動、煙火氤氳。鳳溪地位于濰坊市文化藝術中心張面河沿岸,街區全長約1千米,規劃設計了特色餐飲、時尚美業、休閑娛樂等板塊,每天人流量超萬人,是山東省文旅休閑街區、山東省文旅夜間消費聚集區。
濰坊鳳溪地休閑街區人潮涌動、煙火氤氳。 王采怡 攝“當下,對濰坊年輕人來說,夜間文旅消費正成為消費新時尚。”濰坊市文化藝術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蔡相山介紹,鳳溪地休閑街區于今年6月初至8月中旬推出“萬物集”活動,免費提供200多個攤位,覆蓋美食、百貨多個領域,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現在,每天晚上人流量超過3萬人,營業額超過40萬元,人流量最多時能達到七八萬人。”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小長假及暑假,濰坊將通過景區門票減免、星級旅游飯店住宿優惠等舉措,廣泛吸引眾多年輕消費群體參與到濰坊文化旅游市場消費中來,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據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權文松介紹,下一步,濰坊將舉辦2023“膠東海洋童玩季”、“不一young的濰坊”2023大學生旅游藝術季等系列主題活動,推出“‘粽’情端午‘暑’你會玩”等特色主題產品和經典旅游線路,實現全市旅游市場“熱”起來、“火”起來、“嗨”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