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文 快遞界“卷王”極兔速遞宣布它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開啟IPO進程,計劃籌集5億至10億美元資金,預計最快年內上市。若是順利IPO,這家2015年從東南亞起家、2020年進軍中國快遞市場的新勢力,將刷新快遞企業從問世到IPO的速度。
【資料圖】
不得不說,極兔的極速崛起,出乎太多人的意料:在極兔以鯰魚姿態進入前,中國快遞行業“EMS+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盤踞頭部的格局已經落定,經歷過多輪肉搏式價格戰后,各快遞企業找到了避免行業內耗的“默契節拍”,整個行業似乎進入到了下半場。可就在這時候,半路殺出個極兔,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挑戰群雄,用超低價策略又將快遞行業拖入了拼刺刀的消耗戰節奏。正因如此,極兔曾遭到幾乎全行業的聯合抵制。
現在看,極兔“卷”贏了:開啟狂飆模式的它,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走完了通達系花了上十年才走完的路,實現了業務量從20億到120億的飛躍。整個2022年,極兔處理了120.26億件境內包裹,份額占中國市場的10.9%,位列中國頭部快遞運營商第六位。吞百世、并豐網,增網點、猛出海,如今非但成中國快遞行業的攪局者,還挑戰起了世界快遞巨頭FedEx、UPS和DHL,極兔發展速度之快讓許多人錯愕,坊間形容它是“一年起網、兩年擴張、三年上市”。
極兔的發展進度條為什么能開啟“N倍速”模式?不少人從極兔速遞創始人李杰跟“中國巴菲特”段永平、OPPO創始人陳明永、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關聯中,找到了答案:極兔在東南亞是摸著中國快遞過河,到了中國市場,則是抄拼多多作業,憑借蹭網、價格戰、資本運作三板斧迅速打開了局面。抱緊拼多多大腿,挖通達系墻腳搶占網點,“0.8元發全國”的貼錢換單量操作,搞區域代理的輕量化擴張模式,都成了極兔的“殺手锏”。
問題來了:極兔,能復制拼多多增長曲線嗎?
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拼多多還是極兔,都領會到了段永平“后中爭先”策略的精髓——都是先找到有空白的市場,針對痛點進行改進,在產品上突出極致性價比,品牌上強化標簽性,加之資本加持,無往不利;也都拿捏住了“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要點——先將下沉市場作為突破口,靠性價比獲得規模優勢后再往上攻。
從結果上看,拼多多和極兔都取得了不一般的戰果:拼多多在阿里和京東“兩分電商天下”的板結化格局中,硬是憑著差異化競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中國電商第三極;極兔在中國快遞行業已變為紫海市場的背景下,愣是靠著“快”字訣闖出一條生路,躋身中國快遞企業第一梯隊。
考慮到今年一季度眾多電商平臺增長都陷入低迷,拼多多卻逆勢大增58%,馬云給淘天集團給出“回歸淘寶”藥方,劉強東此前也喊出“低價是1”“不能失去低價優勢”,在當前的消費基本面下,極兔的低價依舊是它的優勢點。
只不過,極兔所在的快遞賽道跟拼多多站定的電商賽道終歸是有區別的,背靠的大環境小氣候也有些差異。
都說快遞物流是電商的下半身,但二者具體運營模式和資產輕重程度大不一樣。拼多多的取勝秘訣,與其說是性價比,不如說是“貨找人”的精準匹配算法、“砍一刀”的拼團裂變玩法和“C2M反向定制”“超短鏈”帶來的供應鏈降本等將規模效應變成了盈利空間,這托起了其“自造血”能力。相形之下,快遞得鋪設大量的線下網點、配備大量的人手資源,雖說極兔在通過外包形式轉移和降低成本,但邊際貢獻十分有限。
不是說快遞行業不能用技術降低每單配送成本,這些年來,通達系和順豐等在配送路線優化、網點效率優化、人力成本優化等方面已將挖潛空間挖得差不多了,極兔還有多少向運營提效要降本增收的空間呢?
財報顯示,由于經營收入不能覆蓋經營成本,極兔長期依賴外部融資,資產負債率自2021年收購百世以來就開始飆升至200%以左右,2022年稍有下降卻仍在180%以上,遠高于同行業水平。極兔招股書顯示,公司2020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15.35億美元、48.52億美元、72.67億美元,刨除金融資產及負債公允價值變動,三年分別虧損-6.06億美元、-16.47億美元、-13.89億美元。
當下的資本市場對“以燒錢換規?!钡娜萑炭臻g越來越小,互聯網企業也都從追求規模變為追求盈利。加上極兔從拼多多獲取的收入在降低,它的未來增長空間有多大,顯然是個需要直視的問題——資本可以為了它的長遠前景給它“充值”續命,但不會甘心做冤種。在此之外,極兔如何避免遭遇價格戰的反噬,也需要再觀察。
倒不是說,極兔沒有可以發掘的機遇:極兔跟順豐眼下有加強合作的趨勢,這沒準能增強它們抱團抵御阿里菜鳥+通達系和京東物流攻勢的能力;業務出海也會給極兔帶來新想象空間。
對極兔來說,提交IPO申請是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但它還面臨著太多挑戰,它先要邁過的,是一道叫做“自造血”的坎兒。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