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焦點快報!五一假期背后的數據:消費越猛,經濟越難復蘇!

來源:咨云君2023-05-05 17:13:37

2.74億,這是國家文旅局在不久前發布的五一假期出游數據,根據其預測,今年五一檔期國內旅游出行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去年增長70%,實現旅游收入1480億元,兩項數據按可比口徑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和100%。


(相關資料圖)

數據一出,不出意外的在網上看到很多感嘆經濟恢復,居民開始報復性出游消費的言論。

事實上,不用等到文旅部的這組數據,身處假期中的我們,早已通過擁堵的高速和周邊密集的人群,親身體驗了一把消費復蘇。

五一假期首日,廣東的交管部門就發布通知稱,4月29日廣東高速公路車流達912萬車次,創下歷史記錄。

還有博主在網上分享了自己五一期間拍下的上海外灘場景,給大家感受一下什么叫摩肩如云、揮汗成雨。

2023年一開年,全國各地陸續喊出了要全力拼經濟的口號,盡管氛圍一片火熱,但大家的體感卻都是毫無疑問的一片冰冷。

從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0%,到因青年失業率不斷上漲而在社交平臺上高居不下的孔乙己議題,再到節前引起學界爭論的“通縮”現象,沒有專家學者敢篤定的告訴大家,我們正走在經濟復蘇的通道之上。

直到五一假期到來后,從身邊摩肩接踵的人流里,我們才真正感受到中國經濟的脈動。

不過我還是要澆一盆冷水:文旅和消費的產業復蘇,從數據上來看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具有“報復性”。

比如1480億的旅游收入,僅同比恢復到2019年同期,考慮到出游人次增長了19%和近三年的通脹情況,實際上的人均旅游支出,僅相當于疫情前的70-80%左右的水平,這無疑是受過去三年拖累的影響。

當然,無論如何,人們愿意走出來開始消費,總歸是一件好事。

02

但是,如果中國的經濟依舊走老路子,即使五一期間的出游人數翻個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非常有限。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還需要先了解一下旅游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以及真正占經濟大頭的,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旅游產業的規模,文旅部的數據是五一檔實現旅游收入1400億,于個體而言,這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天文數字,但對于一個體量高達121萬億的經濟體來說,這只不過是其中的0.11%。

拋開去年的特殊情況,2021年國內旅游收入共實現2.92萬億,在當年GDP占比中也只有2.5%

那么,什么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呢?

以2021年的GDP構成為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5.1萬億和61.4萬億,占比39%和53%,是絕對經濟支柱。

它們今年的表現如何?

答案是不太樂觀,從第二產業來看,國家統計局三月份曾公布一組數據: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8872.1億,同比下降22.9%。

這個規模以上企業通常代指年營收在2000萬以上的公司,這組數據已經基本描述出第二產業在今年開年的經營圖景,而在4月30日公布的中國PMI指數中,大中小型企業的采購經理指數均低于50%的榮枯線標準,這也意味著工業企業的生存環境仍未扭轉。

另一方面,消費在2021年錄得了44萬億的喜人成績,對經濟貢獻率達到了65.4%,但是要注意的是,其中僅商品房的銷售額就占到了18.1萬億,占年度社零消費的41%。

但在4月18日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運行數據中,房地產開發投資與商品房銷售面積仍然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可見整個地產市場仍未回暖。

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在前面說:五一旅游市場的火爆,對經濟復蘇的作用非常有限。

更甚至,如果我們依舊保持原有的經濟增長路線不變的話,大家消費的越猛,經濟就越難復蘇,隔壁的韓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03

為什么說越消費,經濟就越難復蘇?

在中國經濟今天的發展路線中,以房地產為主的大宗消費,仍然是推動增長的核心動力,而現在大家在消費上的選擇,都開始傾向于吃喝玩樂,在房地產上普遍保持克制。

這就是問題的核心,大家想想,吃喝玩樂能花幾個錢啊?

普通人出去旅個游敞開了吃,能吃個上萬塊已經是頂天了,而一套房子,那可是足足上百萬元的消費。

中國今天的情況和同為東亞國家的韓國很像。

在過去的五年時間里,韓國的房價平均漲幅約為80%,根據koren bank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首爾的平均住宅價格達到了12.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40萬,普通人要不吃不喝29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

在如此夸張的房價之下,韓國的年輕人們擺爛了。

既然橫豎都買不起房,為什么不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點?

于是一種「You Only Live Once (人生只活一次)」的新文化在韓國年輕人中應運而生,他們開始了以享樂為名義的瘋狂消費。

根據韓國樂天百貨披露的數據,在奢飾品銷售額的構成中,20-30歲群體的構成比重由2018年的38.2%上漲至2020年的44.9%,如今甚至已經逼近50%。

房地產天然對其他消費種類具有擠出效應,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經濟原則,但當人們徹底拋棄傳統的置業觀念,開始追逐享樂。消費的猛烈增長,無疑會導致某一行業的快速衰退,而這往往會伴隨著投資退出、公司裁員、失業等等一系列問題。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地產這條路目前走不下去了,也不應該繼續走下去,我們應當尋找另外的途徑。

在這一方面,淄博無疑已經走在了先行的路上。

一旦淄博證明了由旅游帶動的消費產業收入,足以彌補因地產遇冷而產生的財政缺口,或許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跟上淄博的節奏。

歸根結底,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想要基于原有的地產路線復蘇,是非常困難的。

一是居民負債率已經很難有更進一步的上升空間,二是現在的年輕人對置業和傳統家庭觀念的變化,也讓購房在其心中的序列大大降低。

萬事萬物皆有周期,地產如今顯然已經走入衰落,它當然會有復蘇的一天,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本輪復蘇顯然很難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

變軌,或者說重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方向,迫在眉睫。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