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多虧了設在校內的亞運擊劍場館,平常在館里練劍很舒適,還有經常為來訪嘉賓表演擊劍的機會,提高了競技水平也鍛煉了心理素質。”這幾天,杭電大學生擊劍隊隊員王海杰逢人便會說起設在學校內的亞運場館帶來的變化。
王海杰說,在近日閉幕的第26屆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上,他與隊友們首次參賽擊劍比賽,在面對傳統強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時,大家全力以赴,在賽場上大放異彩,無不展現著“劍道上的芭蕾”的瀟灑與魅力。在與廈門大學進行的排位賽激烈角逐中,隊員們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奮起直追,最后打成44:45,以一劍之差惜敗。最終取得了甲組男子重劍團體第八名、女子重劍個人第十二的好成績。
在他人看來,沒能奪得前三名還是有些“欠火候”,可是,王海杰說,這次競賽的水平很高,競爭也很激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51所高校近600名學生運動員參加。“我們的擊劍隊,也是得益于杭州亞運會的擊劍場館設在校內,我們才成立了擊劍隊,這也是此項運動在杭州高校的首支隊伍。”
據了解,杭電擊劍隊成立于2017年,目前有20余名隊員,來自于不同專業。他們在學校體育教學部湯更國老師和校外專家陳昕兩位教練的帶領下,這幾年不斷地訓練,將這項在杭州高校中“冷門”的亞運項目變為校內人盡皆知的日常運動。湯更國說:“我們的學生都是業余選手,因為對擊劍這項運動的熱愛而相聚。學生們一周訓練三次,因為能夠在亞運場館中模擬真實的擊劍比賽場景,我們首戰告捷,大家感到很振奮!隊員們對場館內即將舉辦的亞運擊劍比賽也充滿期待。”
湯更國表示,亞運場館也是亞運文化重鎮,也帶動了杭電擊劍隊競技水平和亞運文化的“水漲船高”。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上的好成績,給同學們帶來了信心動力,“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力量轉化為‘辦好亞運、營造亞運競賽文化’的新動能,以最佳精神狀態迎接亞運到來。”
據杭電擊劍隊隊員夏鵬程介紹,隨著亞運臨近,師生關注擊劍運動和賽事的人越來越多。杭電亞運擊劍場館因外型酷似“UFO”,也被稱為“飛碟”體育館,由原來校內的籃球館提升改造而成,場館建筑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可容納5000名觀眾,場館內的燈光、通風、擴音等系統可滿足最高級別的賽事。在杭州亞運期間將承辦擊劍和輪椅擊劍項目,將分別產生12枚和18枚金牌。“亞運擊劍館訓練條件一流,各種交流活動那么多,我們沒有理由不逼著自己提高劍藝,在接下去的每一場賽事中贏取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