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堅持“人才興市”發展戰略,聚焦市域發展人才需求,加強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機制建設。
聚焦產業布局,著力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持續實施“一產業一基地、一平臺一團隊”引才育才模式,不斷推動產才深度融合。通過院地合作建設研發機構等形式打造各類研發平臺和合作基地,目前,全市建設各類校企合作基地15個、院士工作站等省級以上科技研發平臺41家,平臺數量位居我省縣級平臺前列。市財政每年撥付100萬元專項扶持創業,每年統籌就業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重點向扶持創業創新傾斜,先后打造各類“雙創”孵化基地15個。堅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同步實施,出臺招商選資引智優惠政策,對引進的高端人才給予獎補。目前,全市引進“兩院”院士等“高精尖缺”人才265名,為主導產業提檔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聚焦鄉村振興,著力集聚各方優秀人才。深入實施能人返鄉“雁歸興平”行動,帶動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技術回鄉。幾年來,返鄉能人創辦市場主體千余個,建設各類園區9000余畝,提供就業崗位2300余個。率先在全省為農民評定技術職稱,開展平泉市管拔尖人才、農村青年拔尖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評選。
聚焦“拴心留人”,著力打造優質人才生態。堅持黨委聯系服務專家、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將33名“高精尖缺”人才納入平泉市委常委聯系名錄,由科級領導干部擔任人才服務專員,為人才解決實際問題30余個。堅持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成功舉薦350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擔任新一屆“兩代表一委員”。( 尉遲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