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解讀一篇韓國Gyoo Yeol Jung團隊發表于Nature Comm unications期刊上題為“
圖四
a-d 添加 (a) 0、(b) 5、(c) 10 和 (d) 20 μg/mL 氨芐青霉素的 VDHG 和 ECFHPG 菌株共培養的發酵曲線。左 y 軸表示 OD600文化(黑圈)。估計外徑600還提供了VDHG(紫色圓圈)和ECFHPG(綠色圓圈)菌株。左 y 偏移、右 y 軸和右 y 偏移分別代表藻酸鹽(藍色菱形,g/L)、3-HP(紅色三角形,mg/L)和乙酸鹽(灰色倒三角形,g/L)水平。e–h比較 (e) 3-HP 水平、(f) 乙酸鹽水平、(g) 消耗的藻酸鹽和 (h) 群體比率,具體取決于 0 小時氨芐西林濃度(5、10、20 和 48 μg/mL)。紫色和綠色條分別表示VDHG和ECFHPG菌株的種群比例。A–H源數據作為源數據文件提供。
02
研究結論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基于回路的群體引導策略是開發基于聯盟的高效生物過程的有前途的工具。微生物聯盟設計的高度靈活性可以促進新工藝的開發,通過采用多種模塊化菌株從非常規原料生產多種生化化學品。
好了,今天的文獻解讀就到這兒來,我們下期再見!如果你正在開展臨床研究.需要方案設計.數據管理. 數據分析等支持.也隨時可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