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上海海關“29條”穩外貿優結構 開展重點行業再制造產品進口試點 “一站式”通關支持企業“輕裝上陣”

來源:解放日報2023-07-30 06:35:33


(資料圖片)

海關總署今年6月發布《海關優化營商環境16條》。結合上海外貿格局變化和企業、產業實際需求,上海海關進一步出臺6方面共29條措施,旨在穩住外貿規模,優化結構,支持上海鞏固和放大經濟向穩向好態勢。

在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方面,上海海關支持開展重點行業再制造產品進口試點;支持推進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三期擴區;支持先進制造業在綜保區內集聚發展;支持培育上海高能級商品交易平臺,如推動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實際運作、支持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開展保稅油氣現貨交易等。

在穩定和擴大重點產品進出口規模方面,上海海關支持促進優質農食產品進出口;對符合條件的進口礦產品、原油實施“先放后檢”;支持以“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產品擴大出口;聚焦首發經濟,推進進口食品、化妝品樣品通關便利。

在支持外貿企業“輕裝上陣”拓展市場方面,上海海關支持以“一站式”通關服務、一體化保稅監管、一攬子稅收征管,促進總部企業集聚運作和能級提升;創新試點集團式、產業鏈供應鏈式“1+N”(主體企業及相關企業)組團培育認證模式;加大經核準出口商培育力度;排摸出口企業遭遇不合理貿易壁壘情況,將以全鏈條服務,幫助企業應對不合理貿易壁壘;加強知識產權風險預警與維權指導;為企業提供容錯糾錯、守法便利通道。

在增強外貿韌性方面,上海海關將深化集成電路監管創新試點,全面推廣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試點實施細胞治療研發用特殊物品及商業化產品通關便利措施;綜合運用企業集團保稅、內銷便利化等政策,推動國產郵輪、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優化跨境電商進口退貨監管模式,支持企業開展退貨中心倉模式;推動綜保區內企業開展本集團國內自產產品保稅維修業務;保障LNG(液化天然氣)加注常態化運行,并探索擴大加注范圍。

在助力提升貿易和上海航運中心能級方面,上海海關支持虹橋、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提升平臺功能;推廣進口轉關“離港確認”模式;在長三角內陸集裝箱碼頭與上海洋山港之間持續推廣“聯動接卸”模式。

在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措施包括智慧海關建設、提升智能審圖應用效能、推進出口檢驗檢疫證書“云簽發”模式試運行、支持推進危險品和超高超寬特種箱等進出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模式、試點進口汽車和摩托車“兩證合一”改革、加強外貿統計監測分析等。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進出口總值達2.0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4%,較全國平均增速高9.3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創歷史同期新高。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