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著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化,非洲大陸上的湖南元素也在不斷增加:在馬達加斯加的稻田里,湖南農業專家悉心選種育種、推廣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在非洲南部的萊索托,湖南建設者連續書寫筑壩傳奇;在埃及開羅東部沙漠中,一塊塊湖南生產的幕墻被安裝在“非洲第一高樓”上……
參加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的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農業部原秘書長拉庫托松·菲利貝爾,這次帶來了一份特殊禮物。6月28日凌晨1時許抵達長沙,他一大早便趕往袁隆平墓前,將一捧產自馬達加斯加、承載馬達加斯加人民真摯思念的稻米鄭重獻上,表達哀思與敬意。
雜交水稻香飄非洲。自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先后承擔30多個非洲農業合作項目,湖南省農科院與湖南企業隆平高科、袁氏種業等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工作人員,在16個非洲國家開展了雜交水稻試驗示范以及本土化生產。
大步走向非洲的還有“湖南造”。中聯重科農業機械自2013年起響應參與埃塞俄比亞、幾內亞比紹等多個政府及援外項目,目前在非洲累計銷售設備超過4000臺,是中國面向非洲市場的主要農業機械出口廠商之一。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前夕,湖南植保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與來自多個非洲國家的客商簽下訂單,金額超過3000萬元。
近年來,湖南企業闊步“出海”,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分享先進技術、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同聚焦可持續發展,在非洲探索出一條團結合作、互利共贏之路。
在萊索托,由中國水電八局承建的麥特隆大壩,幫助萊索托解決了1/3人口的用水問題。在平均海拔僅1米、長期遭受內澇困擾的西非海濱城市貝寧科托努,湖南路橋建設集團承建的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今年底將整體交付?!爸袊舜蛟炝宋覀儑业臉影骞こ?。”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貝寧方總工程師梅爾斯曼說。
認真落實中非合作“八大行動”“九項工程”,湖南基建力量、湖南工程機械設備展現“硬實力”,相繼建成了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塞舌爾廣電中心等一大批地標建筑,烏干達卡魯瑪水電站、尼日利亞宗格魯水電站、埃塞俄比亞阿伊薩風力發電站等近30個大型能源工程,助力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速。
走出去、引進來,雙向發力。湖南持續放大中非經貿博覽會長期落戶的平臺優勢,推動戰略對接、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持續走深走實。目前,湖南與非洲5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雙向往來日益密切,合作規模持續擴大。今年前5月,湖南對非進出口達270.1億元,同比增長54.5%。
作者:本報記者 顏 珂 本報通訊員 曹 嫻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