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充電基礎設施成為了新型城市的基礎設施,在“雙碳”促進之下,配套業務也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公用充電樁一般采用直流充電樁,充電功率大,充電時間短;專用樁及私人樁一般采用交流充電樁,技術成熟,安裝成本低。天眼新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充電樁相關企業近31.4萬家,其中廣東、江蘇和河南企業數量居前。
廣東、江蘇充電樁相關企業較多
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221.1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93.8萬臺、交流充電樁127.3萬臺。從2022年8月到2023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5.3萬臺。
(資料圖片)
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省、區、市運行情況方面,廣東、浙江、江蘇、上海、湖北、北京、山東、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區建設的公共充電樁占比達71.3%。
全國充電電量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四川、河北、福建、上海、陜西、山東、河南等省份,電量流向以公交車和乘用車為主,環衛物流車、出租車等其他類型車輛占比較小。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目前全國有充電樁相關企業近31.4萬家。其中,今年1-7月份新增充電樁相關企業6.3萬家,同比增加48.4%。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江蘇以及河南,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擁有3.9萬余家、2.6萬余家以及2.3萬余家。
從成立時間來看,46.9%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5年內,成立于1年內的相關企業占比32.6%。
充電樁專利申請數量穩定增長
天眼查專利數據顯示,充電樁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增長保持穩定。近三年(2020-2022年)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4500余項、5870余項以及5840余項。從申請專利的類型來看,實用新型位居前列,占比超5成,發明專利與外觀設計占比分別為31.6%、14.1%。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車銷量從2017年的76.78萬輛增長至2022年的687.23萬輛,六年間復合增長率達55.01%;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從2017年的153萬輛增長至2022年的1310萬輛,六年間復合增長率達53.64%,整個新能源車市場飛速發展。
但我國存在公共充電樁不足的結構性問題,公共補能仍存在較大缺口。截至2022年,我國車樁比為2.51:1,公共車樁比為7.29:1,這距離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提出的“2025年實現車樁比2:1,2030年實現車樁比1:1”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并且具有明顯的公共充電樁不足的結構性問題。考慮到出租車、網約車等運營車輛每日行駛里程較長,有著高頻使用公共充電樁的需求。再加上部分車主沒有固定停車位,導致私人樁配建困難,私人車主仍然需要尋找公共充電樁進行日常的能源補給。
鑒于,目前尚未滿足的我國較大的公共充電樁需求缺口,以及未來持續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我國充電樁市場面臨繁榮的市場機遇。
廣東、北京、江蘇融資企業數量居前
隨著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充電樁行業的投融資也逐漸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
從充電樁相關融資企業的地域分布來看,廣東、北京、江蘇、上海以及浙江,五省市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其中,廣東以及北京融資事件分別為29起以及21起,排名一、二位。從地域分布可明顯看出,充電樁融資企業的分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本身的發展情況較為相關,新能源汽車產業越發達,越需要配套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尤其是極具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初創型企業來填補產業發展的空白。
從充電樁相關融資企業的輪次分布來看,目前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的融資輪次仍然處于早期階段,C輪后的融資寥寥無幾。除戰略投資外,A輪以及天使輪位列輪次前列。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充電設施作為其配套服務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必要配套設施,已成為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拉動投資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隨著多項利好政策的持續出臺,新能車銷量不斷攀升對于充電樁需求的進一步放大,充電樁將是繼加油站后的又一大藍海市場。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