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馬斯克“帶火”A股機器人概念,豐立智能暴漲近160%!風口還是炒作?_全球通訊

來源:揚子晚報2023-05-24 14:47:05

中新經緯5月24日電 (董湘依 付健青)24日早盤,機器人概念延續火熱行情,賽摩智能20CM漲停,豐立智能六個交易日漲幅近160%,三豐智能、科大智能、遠大智能等“智能系”個股走強。

Wind截圖

機器人概念走紅


(資料圖)

機器人概念突然走紅與特斯拉CEO馬斯克密不可分。

近期,馬斯克在2023年股東大會上展示人形機器人Optimus最新進展,其在對運動和力量的控制以及環境感知方面有著顯著加強,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技術快速迭代。馬斯克預測,機器人的需求可能會達到100億,甚至更多。如果以人類和機器人的比例為2:1,那么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可能會遠遠超過汽車的需求。

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此前也表示,芯片制造是AI的理想應用,下一波浪潮將是具身智能。他也公布了Nvidia VIMA,這是一個多模態具身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在視覺文本提示的指導下執行復雜的任務。

人民日報5月23日發布題為《挖掘機器人產業更大潛力(人民時評)》的文章指出,當前,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智能化、網聯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進。發揮好機器人的撬動作用,不僅能讓制造業提質增效,還有望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為制造業發展創造新機遇。

豐立智能暴漲160%,引監管關注

馬斯克的一番話“帶火”了A股機器人概念。截至24日午間收盤,賽摩智能20CM漲停,豐立智能六個交易日漲幅近160%,邁赫股份漲14%,華昌達漲11%,全志科技、藍英裝備、京山輕機紛紛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豐立智能5月18日至22日連續3個交易日“20cm”漲停,引發深交所關注。23日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買入豐立智能金額最大的前五名中,有4家機構專用席位;賣出豐立智能金額最大的前五名中,有1家機構專用席位。經統計,豐立智能三個交易日的機構席位凈買入金額為1.24億元。

5月22日,深交所向三連板的豐立智能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公司近期股價漲幅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監管主要“盯上了”豐立智能在投資者平臺的回復——

2023年5月20日、22日,豐立智能在互動易回復投資者稱“公司生產的精密減速器產品可以應用在人型機器人上”“公司下步發展中心以鋼齒輪為主線,延伸到用于機器人行業的精密減速器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動力傳動齒輪、汽車的座艙智能驅動等產品”。

就此,深交所要求豐立智能補充披露公司產品在人形機器人、“延伸到用于機器人行業的精密減速器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動力傳動齒輪、汽車的座艙智能驅動等產品”應用的具體形式、涉及的主要產品、是否已簽署合作協議、近三年的銷售收入及在手訂單等,相關業務對公司業績是否具有重大影響,并充分提示相關風險。

業績方面,豐立智能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收8359萬元,同比減少36.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02萬元,同比減少39.37%。

“機器人未來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特別是在工業生產生活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可能會給相關公司帶來機會,對于這些板塊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但也不宜過多炒作,防止出現比較大的泡沫。如果是對有核心技術,有行業龍頭地位公司可以重點關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V觀財報”(微信號ID:VG-View)表示。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V觀財報”表示,人形機器人牽涉到視覺導航、自動駕駛技術以及芯片等領域,對上市公司來說,具有炒作預期,未來市場期望需求提升,形成人形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概念股炒作也是反映出市場發展前景,但最終還是需要反映到上市公司業績身上。

多公司回應是否涉足機器人領域

“V觀財報”注意到,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針對有無涉及機器人制造,有公司表示,“將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公司發展狀態確定是否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

例如,英洛華、大唐電信、依頓電子等日前回復稱,目前未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相關業務。

天準科技稱,公司的域控制器相關的產品目前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采用地平線J5平臺的乘用車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產品,可實現乘用車的智能駕駛;第二類是采用英偉達Jetson平臺的智能網聯產品,可實現低速無人車輛的自主導航、自動運輸等功能。相關技術未來也可應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公司未來將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公司發展狀態確定是否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

步科股份稱,公司機器人行業整體訂單正常,公司不斷加強在機器人行業不同領域的布局,在移動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泛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領域推出了多系列的產品。

通力科技表示,公司正密切關注機器人減速器等精密傳動市場發展,當前產品暫未應用在機器人上。

樂歌股份稱,公司一直在關注機器人領域的發展,致力于將人體工學的優勢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并積極地開展相關研究。公司的機器人的研發主要在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應用。

機構怎么看?

機構認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大勢所趨,國內零部件企業具備性價比優勢。對上市公司來說什么是核心關鍵技術?未來市場前景如何?哪類上市公司受益?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人形機器人有望持續印證“AI軟切硬”邏輯,有望成為“AI+”終極應用。人形機器人需求潛力大,預計21-30年全球市場規模CAGR能達到71%。在智能制造、智能服務、人機協作等方面都將有廣闊的應用場景。

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約有4億個工作崗位將被自動化機器人取代,按20%滲透率和15-20萬人形機器人單價來測算,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可達到12—16萬億元。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 855億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接受“V觀財報”采訪時表示,機器人市場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尤其是工業機器人在生產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提高效率。機器人市場是非常廣闊的,但同時對安全性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對相關公司而言,其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是重要的勝負手。

東方財富證券總量組負責人、策略分析師曲一平對“V觀財報”表示,人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系統、減速器、控制系統等,還包括機器人的傳感器、末端執行器,通過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進行操縱,可以完成工業方面如汽車、電子、金屬領域,服務行業方面保養、修理、運輸、清潔、保安等領域。因此AI模塊將是多場景應用最重要部件。

開源證券研報稱,特斯拉機器人關節執行器采用的零部件種類和現有的工業機器人基本一致,由于沒有像工業機器人一樣對實現高速運動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難度,因此只需根據人形機器人的特點對零部件進行調整修改就可以進行標準化的大批量生產,而且軸承、齒輪箱、滾珠絲杠、電機等部件可復用特斯拉汽車的供應鏈。國產硬件供應商具備很強的低成本大規模量產能力,迎來了導入特斯拉機器人硬件供應鏈的重要機遇。

中航證券研報認為,機器人產業鏈由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終端用戶四部分組成,從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來看,以軟件+硬件形式相組合,算法等軟件部分是其核心部件,公司傾向于通過汽車平臺進行共享或進行自研,發揮供應鏈及技術優勢;對于硬件部分,包括減速器、伺服系統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部件,特斯拉或有外部采購需求,有著技術布局及規模化帶來成本優勢的零部件廠商有望受益。

民生證券分析認為,在具身智能大模型已經發布的當前時點,AI機器人已經成為AI時代的下一個浪潮,結合生成式AI由云向端的邁進成為大勢所趨,大平臺+大模型+多終端的AI機器人行業標桿有望成為藍海賽道的“主力軍”。

市場爆炒機器人概念,投資者該注意什么?

曲一平認為,首先,下一階段模型上的突破將是最核心,目前生成式AI走向多模態AI還有很長路徑要走,實際技術落地時間可能較長。其次,AI機器人成本造價方面有待下行,例如特斯拉 Optimus機器人成本還在3萬美元附近,距離大規模商用還有一定距離,走進個人用戶市場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升級。相應產業鏈爆發有賴于機器人應用驗證,只有具備高階智能模型和操縱的極高靈活性加持后才能走向普及。(中新經緯APP)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