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兩市迎來“打頭陣”上市的10只主板注冊制新股,標志著A股市場將全面進入注冊制時代。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據證監會及上交所官網梳理了主板注冊制交易制度以下主要變化。
10家上市企業中江蘇有兩家
(資料圖)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集中梳理同花順數據發現,主板注冊制首批上市的10家企業分別為:陜西能源、南礦集團、江鹽集團、柏誠股份、海森藥業、中電港、常青科技、中信金屬、中重科技、登康口腔,按地域看,江蘇有兩家,分別是鎮江的常青科技(化學制品行業)和無錫的柏誠股份(工程建設行業);江西有兩家;北京、重慶、天津、廣東、浙江、陜西各有一家。截至發稿,N中電港漲239.23%,排名第一,排在第十名的N陜西能漲幅42.4%?!敖K籍”的N柏城漲幅113.12%,N常青漲幅73.98%。
“首批”公司成色如何?上市后的表現會如何?機構也紛紛進行了預測。對于江蘇的兩家上市企業,華金證券初步預測,柏誠股份2023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凈利潤為4000萬元到5000萬元,同比變動-7%至17%。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在4000萬元到5000萬元之間,同比變動-5%至19%。同時,選取風光股份、江蘇博云、華信新材、濮陽惠成、奇德新材等為常青科技的可比上市公司。從上述可比公司來看,常青科技的營收規模及銷售毛利率均處于同業的中高位區間。
此外,國泰君安認為,南礦集團是國內領先的中高端礦機裝備供應服務商,技術國內領先,高端客戶資源豐富。公司大力拓展后市場服務轉向“裝備制造+服務”模式,有望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
交易新規有六大變化
變化一:前5日無漲跌幅限制
這10只新股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無價格漲跌幅限制,第6個交易日起恢復10%漲跌幅限制。此前,主板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為44%,次日后漲跌幅上下限為10%。相比之下,現行創業板和科創板新股上市前5日內也是無漲幅限制,但5日之后漲跌幅限制為20%。創業板、科創板股票的交易風險要大于主板,因此,創業板、科創板的開戶交易門檻也相應比主板要高。
此規定帶來的影響在于,新股連板的現象將不復存在,投資者新股中簽之后的交易難度變大。
變化二:“價格籠子”制度進一步完善
主板股票也引入了價格交易籠子: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于買入基準價格的102%和買入基準價格以上十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孰高值;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于賣出基準價格的98%和賣出基準價格以下十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孰低值。
“2%限制的價格籠子”最早在科創板股票交易上實行,后來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中也進行了適用,本次全面注冊制改革,主板也引進了該制度。與此前不同的是,本次還增加了“十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即0.1元)”。
新的價格交易籠子下,在申報買入時,是取2%與0.1元的孰高值。對于部分低價股,在價格申報時可以直接增加或者減少0.1元。
舉例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此時最低賣出價格為10元/股,2%的價格籠子對應價格范圍為10元*2%=0.2元>0.1元,仍舊適用“2%價格籠子機制”,則買入申報不得高于10元*102%=10.2元/股。
如果此時最低賣出價格為3元/股,2%的價格籠子對應價格范圍為3元*2%=0.06元<0.1元,不足10個價格最小變動單位,則適用“10個價格最小變動單位”價格范圍,則買入申報不得高于3.1元/股。
業內人士分析,主板價格交易籠子是為進一步擴展低價股的報價空間。對于高價股,價格籠子可以很好地限制股價大漲大跌,降低價格沖擊,改善流動性。
變化三:優化臨時停牌機制
無價格漲跌幅限制股票,在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停牌10分鐘。深市股票臨時停牌時間跨越14:57的,于14:57復牌并對已接受的申報進行復牌集合競價,再進行收盤集合競價。此前,主板新股上市首日停牌閾值是漲跌幅達到或超過10%,停牌30分鐘。
適用于無價格漲跌幅限制的情況包括:新股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首日、重新上市首日以及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業內人士認為,盤中臨時停牌機制的優化,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冷靜期”,給予投資者充分的思考時間,減少非理性的炒作行為。
變化四:滬市主板增加兩種市價申報
滬市主板增加了兩種市價申報,與科創板現行規定一致。在最優5檔即時成交剩余撤銷申報、最優5檔即時成交剩余轉限價申報2的基礎上,增加本方最優價格申報,對手方最優價格申報2種市價申報方式。滬市允許市價申報用于無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引入市價申報保護限價,即投資者通過市價申報,須輸入可以接受的最高買入價格或最低賣出價格。
深市無變化,仍是原來的5種市價申報方式,即對手方最優價格申報、本方最優價格申報、最優5檔即時成交剩余撤銷申報、即時成交剩余撤銷申報、全額成交或撤銷申報。
變化五:股票代碼新增特殊標識
新股上市第二至第五個交易日標識為“C”(滬深適用,新股上市首日仍為“N”)。上市時,尚未盈利的股票標識為“U”。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