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77億美元,較當年11月末上升102億美元,升幅為0.33%。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去年12月份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增加,主要反映了匯率變化和資產價格變動的綜合影響。貨幣方面,洲際交易所美元匯率指數下跌2.3%至103.5,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上漲。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下跌1.2%,標普500股票指數下跌5.9%。
他表示,2022年全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一直保持3萬億美元以上,外匯儲備余額波動主要受估值效應的影響。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隨著美元匯率指數和美債收益率沖高回落,以美股為代表的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反彈,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連續3個月環比上升,當季累計增加987億美元。
管濤認為,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全年基本穩定,并且是“名減實增”,反映了貿易大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基礎國際收支順差強勁,對沖資本外流特別是短期資本流動沖擊的“防火墻”作用,彰顯了中國對外經濟部門的韌性。這有利于外界增強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充分發揮外匯儲備對于國家經濟金融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稱,展望2023年,受高通脹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速和外需可能放緩,但中國對外出口潛力大、韌性強,經常項目將繼續保持順差格局;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穩固回升,人民幣資產仍具備較大吸引力,資本和金融賬戶趨于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總體平穩,有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