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經緯9月2日電 2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917,調貶96個基點。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8821,在岸人民幣16:30收盤價報6.8990,23:30夜盤收報6.9066。
本周,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調貶431個基點。
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據梳理,8月15日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年內第二波急貶。截至8月30日收盤,離岸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達到6.9235,12個交易日內累計貶值超過1800點。
隔夜市場上,美元指數拉升,漲幅一度超過1%,站上110關口,續創20年新高。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3.520%,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收盤價,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264%。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指出,美國步入衰退的時點或在冬春之交,市場交易由滯脹向衰退的切換中,海外穩定性依然較差。能源價格高企下,經濟體間衰退擔憂程度的分化,或導致美元維持強勢,并對人民幣構成貶值壓力。
對于人民幣后續走勢,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團隊認為,本輪人民幣匯率有“破7”的可能性。相對于美元位置而言,當前人民幣匯率所處點位仍然明顯偏強,一是人民幣相對于一籃子貨幣的匯率仍處于高位,在今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過程中降幅比較有限;二是以2018年為基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幅度明顯小于美元指數的升值幅度,且二者差值仍趨于擴大。
不過,鐘正生強調,人民幣匯率的點位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是否平穩才是問題的本質。當前期權市場的風險逆轉指標所反映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并未出現如今年4月時的快速躥升,意味著市場恐慌情緒并未洶涌。經過2019年8月和2020年初的兩輪人民幣“破7”又歸復,7這個點位本身并不易引起所謂超調。
鐘正生表示,后續有較大可能推出抑制人民幣貶值的政策工具,包括: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大幅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節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調節境內企業境外放款宏觀審慎調節系數等,重啟逆周期因子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同時,匯率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掣肘可能重新強化。尤其是,港元匯率在美聯儲加息過程中或將持續處于弱方兌換保證附近,捍衛香港聯系匯率制度對香港金管局外匯儲備消耗較大。因此,需采取更加適度的貨幣政策、更有針對性的穩增長政策,避免人民幣急貶與港元觸發弱方兌換保證形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