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9日電 (魏薇 實習生 郭西子)近期,已有上百家保險公司披露了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今年1月1日起,險企正式執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即“償二代二期”。新規將保險公司的風險綜合評級進一步細化,分為AAA/AA/A/BBB/BB/B/C/D8類。
本次償付能力報告中也首度披露了險企細分后的風險綜合評級。中新經緯梳理了最新披露的139家險企償付能力報告發現,有10家保險公司獲AAA類評級,另外有10家被評為C類、2家公司被評為D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家被評為C、D類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指標有三個,監管要求需要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不低于B類。這三個指標必須同時滿足才能達標,一項不符合監管要求,就是償付能力不達標。
2022年一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已經變為8類。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介紹,風險綜合評級是監管機構評估保險公司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結合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對保險公司總體風險進行評價。
近日,保險公司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和2021年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上市險企還未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另有部分保險公司并未披露評級情況。
根據企業預警通和中保協披露的數據,2022年一季度,獲得AAA/AA/A類評級的公司共有38家,占比27.34%;獲得BBB/BB/B類評級的公司共89家,占比64.03%;獲得C/D類評級的共12家,占比近8.63%。
在139家險企中,獲AAA類評級的險企有10家。其中,財險公司6家,分別是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勞合社保險、美亞財產保險、日本財產保險、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和中原農業保險;3家壽險公司,分別為恒安標準人壽保險、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和中英人壽保險;還有1家再保險公司——漢諾威再保險。這10家公司上一季度的評級就全部達到了A類。
評級不達標的C、D類公司占比較低,僅12家。其中,財險公司8家,C類有渤海財產保險、富德財產保險、華安財產保險、前海聯合財產保險、陽光信用保證保險、珠峰財產保險,D類有安心財產保險、都邦財產保險;壽險公司4家,分別為百年人壽、渤海人壽、合眾人壽和三峽人壽。
48家險企評級下調
在償二代二期實施后,分類更為細化。根據企業預警通提供的數據,在139家保險公司中,有48家險企的風險綜合評級出現“下調”。
由A類下調到BBB/BB/B類的有41家,其中包括18家財險公司、20家壽險公司和3家再保險公司。尤其是國任財險、現代財險、愛心人壽、國寶人壽、君龍人壽、小康人壽均由A類連跌三級至B類。
還有6家公司由B類調至C類,分別是富德財險、華安財險、前海聯合財險、珠峰財險、百年人壽和三峽人壽。而都邦財險更是直接由B類調到了D類。
都邦財險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二季度末,該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38%,較期初的122%上升了16個百分點,但上述兩項指標在139家險企中均排名靠后。
對此,都邦財險稱,公司在改善自身經營情況的同時,積極推動資本金補充計劃,近期將通過增資的方式增加資本金,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公司高度重視操作風險、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推動整改工作,改善風險綜合評級中操作風險的不利情況。
朱俊生表示,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下調主要是受償二代二期規則變化以及近期負債與投資端的壓力的影響。
他解釋稱,償二代二期規則對于實際資本認定要求更嚴格,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等風險資產的資本要求更高,對負債端的部分保險風險也增加了風險資本要求。近期行業增長承受壓力,同時資本市場波動下行,投資收益大幅下挫,造成利潤下降。特別是一些經營時間不太長的小公司,規模受限投資端沒有優勢,受市場影響較大,虧損較為嚴重。
險企增資“補血”
銀保監會日前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第十五次工作會議。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80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4.2%,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0%;實際資本為4.9萬億元,最低資本為2.2萬億元。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6.3%、219.3%和298.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04.2%、136.6%和267.5%。
中新經緯梳理了145家已披露償付能力充足率數據的險企發現,截至二季度末,有75家險企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上一季度末出現下滑,80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樣出現下滑,占比均過半。
根據銀保監會2021年12月發布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險公司列為重點核查對象。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的僅安心財險一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有中韓人壽和安心財險。另外,指標接近紅線的還有長安責任保險、愛心人壽、合眾人壽、渤海財險和前海財險。
華創證券非銀團隊此前發布的一份研報中指出,由于償二代二期加強了資本認定標準,對實際資本進行分級,并新增了交易對手、大類資產及房地產集中度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等,壽險行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預計將普遍下降,保險公司的風險抵御能力和分紅空間亦將承壓,需要補充資本。
今年以來,險企頻繁“補血”,有的通過增資擴股、發行資本補充債等方式,還有險企采用“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或將“任意盈余公積金轉增股本”的方式補充資本。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近日撰文指出:“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公司,規則Ⅱ影響各異,其償付能力數據有升有降,反映了不同公司的風險實際?!?/p>
具體而言,從負債端來看,定價激進、管理粗放的公司,在規則Ⅱ下的資本要求普遍有所提升;從投資端來看,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等高風險資產占比高的公司,規則Ⅱ下的資本要求有所提升,這些公司的償付能力也相應有所下降;經營穩健、資產負債匹配好的公司,在規則Ⅱ下普遍是受益的。
銀保監會表示,從償二代二期實施的第一個季度情況來看,“規則Ⅱ提高了監管指標的風險敏感性和有效性,夯實了行業資本質量,有利于促進保險公司提高風險管理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