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快手行業圖鑒——挖掘機手:沒有他們跨不過的坎

來源:揚子晚報2022-01-18 10:37:11

工地上什么車最吸睛?挖掘機妥妥地占據了C位。作為建筑工地的“網紅”,挖掘機能上樓頂拆房、過懸崖排障,在災害來臨時,它們還能承擔“救火隊員”的角色,暴雨中載人走出困境、清淤泥讓救援車通行、河道邊拯救落水車輛等……各類神操作背后,是挖掘機手們極其熟練的工作技能。本期快手行業圖鑒,帶你走進挖掘機手的世界。

開瓶蓋、點火機、穿針引線……

挖掘機手用技術探索世界

360度自由旋轉的平臺、收放自如的機械手臂、呈碾壓之勢的履帶……挖掘機是很多小朋友的“心頭好”,挖掘機模型玩具受歡迎;在兒童游樂場,總有一塊挖掘機區域,供小朋友們或實際上場,或遙控操作;路過建筑工地,小朋友們的視線也常被挖掘機吸引。

這些關注不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在短視頻世界里,快手平臺上的各類挖掘機短視頻也吸引不少人關注的目光。連云港1989年出生的傅鎖磊已是有著10年駕駛經驗的挖掘機老司機了。他在快手上名叫挖武道,目前已有6.1萬個粉絲,他在快手上展示了各種挖掘機技術。劈樹根、新老司機抖土大不同、這樣刷坡……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挖掘機的主要功能是土石方挖掘和裝載,還可以進行土地平整、修坡、吊裝、開溝等作業。“無論是道路施工、橋梁建設,還是河道開挖、水利施工,到處都有挖掘機手的身影。”傅鎖磊說,粉塵、噪音、寒冬酷暑是家常便飯,工作很辛苦,但面對的溝溝坎坎雖然多,卻沒有挖掘機過不去的坎。

傅鎖磊

工作是辛苦而危險的,但創造力是無窮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快手上挖掘機相關的視頻呈指數級增長。快手用戶“挖機陶公子”名叫陶立國,是個95后,他16歲入行,現在已工作10年了,他近年來一直在南京的雨發生態園工作,在短視頻上,他經常用駕駛員視角拍攝挖掘機工作全過程,無論是刷坡還是整平、挖排水溝等,都能收獲大量粉絲。“挖路床、上灰土、鋪瀝青,都靠挖掘機。”陶立國介紹,快手里的挖掘機司機們,能用挖掘機打開瓶蓋、點燃打火機,甚至穿針引線,這類高技能的操作總能迅速上熱點,但對老司機而言,這些都不是難事。“主要是消遣和娛樂,熟練的老式機能很容易做出這些動作來。”

挖涵洞、清淤救險、帶徒弟

挖掘機手的生活很充實

據相關報道,目前的挖機市場中,挖機手主要集中在60后至80后。年滿16周歲即可學開挖機,如果體力允許,可以開到60多歲。來自快手的數據顯示,快手上超九成的挖機相關創作者是男,80、90后占比將近七成,是挖機隊伍的中堅力量。盡管工作危險,但這一行業因其高工資依舊吸引了不少人。

傅鎖磊最初在挖掘機培訓學校學了一個多月,掌握理論知識,之后又在實踐中學了十個月,才慢慢上手。“在學校主要是學挖土,把土在機器的左右邊來回挪動。但是工地上需要的技術可就多了。”他告訴記者,無論是高速路抬高,還是河道開挖,甚至裝車等,都需要挖掘機出場。“拆墻、排險、河道清淤都是我工作的范疇。”說到工作情況,他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月薪在8500元左右。“常見的挖機有履帶式和輪胎式兩種,輪胎式可短暫地在公路上行駛。每天正式工作前,要進行常規的安全檢查,挖掘機的機油、冷卻液、液壓油是否充足等,還要調節履帶等,冬天開機前要先熱車,確保機器正常運轉。”

陶立國

陶立國從小就喜歡挖掘機,長大后開始從事這一職業,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他有時候也會去“救險”,比如,附近的朋友車子陷到淤泥里等,會立刻向他打來呼救電話,立刻前去救援。他告訴記者,自己目前月薪在1萬元左右。這兩年開始,他開始在快手里記錄著自己工作時的場景。陶立國告訴記者,在快手開號之后,已經有很多人慕名來南京向自己學技術了。“我一共收過9個徒弟了,只收取一些伙食費,不收學費。主要是看眼緣,一般會教他們兩個月左右。”陶立國說,在挖掘機駕駛方面,讓自己找到自信和成就感,很感謝快手這個平臺,讓自己收獲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也希望盡可能多幫助別人,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他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沖

校對 李海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