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現在是二級市場上炒得特別火,但我們對這一塊還是持一個中性的觀點。”1月14日,第二十二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活動中國醫療行業展望專場上,瑞銀證券研究部醫療行業分析師陳晨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中藥板塊經過近來股價的上漲,其估值已經是不便宜,再去追高要謹慎。
自2021年12月底,A股和港股中藥股大漲。1月14日,中藥板塊繼續上漲,其中佐力藥業(300181)、以嶺藥業(002603)、精華制藥(002349)等多股漲停。業內普遍認為,中藥股大漲是受支持政策、中藥材提價等多個疊加因素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11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總結推廣2019-2021年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按病種分值付費(DIP)付費國家試點的有效做法。
陳晨分析,傳統診療是按照項目付費,會產生過度醫療,如大檢查、大處方,不利于控費。通過DRG/DIP,醫院和醫生更有動力使用性價比更高的一些藥品和耗材以降低成本,所以對行業帶來的變化——檢測、檢查、藥品、耗材會從以前的利潤變成現在的成本,之后看病會更加規范。
“現在中藥暫時還沒有被納入DRG的體系,因為它的價值目前難以準確的進行衡量,也沒有一些其他更好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未來中藥被納入DRG也是遲早的事?!标惓空J為,未來DRG/DIP對中藥板塊的影響會出現分化,有確切療效的中藥會受到支付改革的利好,對沒有療效的中藥,反而會有一些不利。
“對于一些非治療性的中藥,如牙膏、解酒藥、美容養顏等具備消費品屬性的藥,應該不受到DRG/DIP的影響,還是看未來的品牌、廣告、消費升級。”陳晨表示,瑞銀并沒有把中藥作為短期2022年以及長期的重點覆蓋方向,但是對中藥里面的老字號、帶有消費屬性的,我們會看好以及準備覆蓋。
對于中藥板塊的投資,陳晨認為,現在追高需要謹慎,一方面是中藥板塊經過近來股價的上漲,其估值已經不便宜,另一方面是之前中藥的股價比較偏低,多重利好政策下股價有一個短期的表現,長期看,由于中藥療效許多很難判斷。
在中成藥大熱之下,創新藥似乎遇冷。陳晨在報告中提到,2022年瑞銀繼續看好醫藥板塊,建議關注包括創新藥在內的幾大板塊。在創新藥的選擇上,陳晨建議,要綜合關注創新藥企業的管線、研發能力和銷售能力。
具體來說,管線上,要看一家企業是否的管線中是否有真正的創新藥,如PD1、PDL1、Claudin18.2(CLDN18.2)等靶點建議規避,如此才可以實現出海,拿到海外市場更大份額,也才可以和國內的支付方要價。
研發能力上,要看公司歷史上對試驗的設計,公司的管理層是否有很深的研發背景,是否在國際大藥廠做過,對公司未來的規劃是否清晰。
“以PD-1為例,最早上市的PD1反而是現在賣得最不好的,沒有把握住先發優勢。一方面跟研發能力欠佳有一點關系,但關鍵性的因素實際上還是銷售的能力?!标惓空J為,對于新興生物制藥公司而言,研發能力沒有特別差的,但是銷售能力大相徑庭,因此考察一家的商業化能力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