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張國帥 記者 黃艷)今年以來,咸陽市禮泉縣以“文化+”“旅游+”為抓手,不斷釋放文化潛力,助推鄉村振興。
基層文化陣地不斷得到夯實。禮泉積極為史德鎮文化站修繕、阡東鎮肖河村文化廣場建設、袁家村旅游設施提升、昭陵鎮文化站提升改造、南陽村文化服務中心提升改造等申請專項資金105萬元。同時,繼續加大申報力度,計劃對煙霞鎮灣里王村、昭陵鎮肖東村、史德鎮史德村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為群眾各類文化生活的開展提供硬件支撐。
鄉村文化生活不斷得到豐富。實施2023年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演出服務。該縣計劃開展“送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96場,點亮鄉村文化藝術節,助力鄉村經濟發展。成功舉辦“歡樂禮泉年 玉兔鬧元宵”文藝演出、“歡樂慶元宵 有獎猜燈謎”活動、“張燈結彩鬧元宵 歡樂齊聚猜燈謎”,相繼開展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送文化下鄉惠民演出”“廉政小戲巡回演出”、全民閱讀“送圖書下鄉”等一系列活動。8月初,國家四季村晚禮泉夏季村晚展示活動在袁家村成功舉辦。
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得到傳承和弘揚。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利用傳統節日組織開展花會、燈會、鄉會、村會等民俗活動。統籌縣史、鎮史、村史、紅色文化、特色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推進縣域內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完善非遺名錄體系建設,定期評選公布非遺代表性項目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加大對鄉村優秀非遺項目的扶持力度,對納入市級名錄的鄉村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進行資金補助。
鄉村旅游新業態不斷得到衍生。深化以唐昭陵和唐建陵為依托的文物旅游;以袁家村為依托的民俗游;以烽火村為依托的紅色旅游;以涇河峽谷、醴泉湖為依托的親水游;以東坪村、山底村為依托的生態游。同時,依托石榴、蘋果、杏等15萬畝果業園區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全面提升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