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李佳)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記者從陜西省林業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陜西全省營造林88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森林蓄積達6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超過57%。陜西有陸棲脊椎野生動物792種、種子植物4600余種。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圍繞“綠化、美化、森林化”等主題,突出秦嶺、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一手抓擴綠增量,一手抓提質增效,持續實施國土綠化、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荒漠化綜合防治、森林生態系統提質增效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斷擴大陜西綠色版圖,提升綠色質量,推動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發展。
多年來,陜西相繼出臺了《陜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陜西省天然林保護修復條例》《陜西省封山禁牧條例》等法律法規和相關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林長制體系,持續筑牢了生態安全防線。近十年來,全省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火災次數、過火面積、受害面積屢創新低。松材線蟲病疫區、疫點數量、發生面積、病死松樹數量“四下降”,有效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態勢。全省9市94縣(市、區)劃定禁牧區、禁牧期,違法放牧行為大幅減少。森林督查和專項整治行動持續開展,亂砍濫伐、亂采亂挖、亂捕濫獵等破壞生態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步,陜西將加快黃河西岸生態帶和渭河沿岸生態建設,著力打造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先行示范區;認真做好秦嶺國家公園創建、秦嶺國家植物園創建、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片區建設、秦嶺大熊貓保護繁育基地建設、中國朱鹮研究中心建設等工作,編制實施新一輪秦嶺生態保護修復三年行動方案,高質量推進秦嶺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全面做好全省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落實好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方案,著力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示范省建設;不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厚植綠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