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檔》,是C視覺影像數據庫推出的一檔歷史影像欄目。在這里,您能閱讀到一部記錄四川發展變遷的歷史相冊。
重慶剛解放,交通狀況極為落后,偌大城市僅有破舊的公共汽車11輛,輪渡15艘和望龍門纜車1條。兩江分割,坡坡坎坎,市民出行極不方便。
【資料圖】
為改善重慶的交通狀況,1952年4月,時任西南軍區司令員的賀龍從部隊現役軍車中挑選出車況良好的100輛吉姆西軍車無償調撥給重慶市使用。為保質保量完成百輛城市客車的改裝任務,西南軍區和重慶市決定把百輛城市公共汽車中前51輛的設計改裝任務,交給西南地區汽車修理改裝能力最強的西南軍區401廠,后49輛也由401廠協助重慶公交車公司修理廠完成。
401廠的技術人員經過調研,仿照當時蘇聯最新無軌電車的樣式做出客車模型,進行車身結構設計,精心做出第一輛外觀造型現代新穎,內部乘坐區明亮寬敞,座椅前向安裝的短頭客車樣車,并將其命名為“巨龍”牌客車。
為迎接這100輛新公共汽車,重慶公交車公司還開設了駕駛員訓練班,第一期參訓者中有6名女學員。1952年5月,這批女司機在簡陋的“技術學習班”里,通過對汽車模型觀摩,在技術人員的講解下學習交通規則、汽車機械原理和汽車裝卸、維修以及駕駛技術等培訓,她們最終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首批女公交車司機。
1952年5月,技師用模型向“技術學習班”里的學員們講解機械法則。
技師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教導學員們進行汽車零件裝卸。
學員們認真聽技師講授交通規則。
女學員在技師的指導下,學習汽車駕駛。
1952年7月1日,重慶市在解放碑廣場為 51輛“巨龍”牌公共汽車投入公交運營剪彩,同時為重慶首批駕駛員訓練班畢業學員戴花。
婦女們積極參與到新中國建設的各項偉大事業中。
1952年7月1日,公共汽車上是全神貫注駕駛的女司機,車內是滿臉興奮的小學生,以及忍不住將身子探出車窗張望的乘車市民,大家無不為重慶市第一批新公交汽車投入運營而感到高興和自豪。
圖據 C視覺 文字 吳傳明整理
每一張老照片,都是歷史的縮影。
在四川日報,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始終用影像記錄著歷史變遷,用鏡頭見證時代發展。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攝影記者。
彈指一揮間,伴隨著無數次清脆的快門聲,幾十位新老攝影記者為創刊超過70年的四川日報留下了數萬幅珍貴的歷史影像。
我們在收集、整理、歸納C視覺影像數據庫歷史影像的同時,推出定期更新的歷史影像欄目——《珍檔》,這里的每一張老照片都承載一段歷史記憶,講述一個動人故事,感受一種時代脈動,您能閱讀到一部記錄四川發展變遷的歷史相冊。
總策劃:毛漫丁 喻茂
統籌:譚曦
執行:吳傳明
海報制作:何濤
四川日報全媒體視覺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