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來,隨著洛陽市旅游市場火爆,洛陽成為全國游客的漢服打卡地。不到兩個月時間,各旅游景區漢服體驗店數量增加3倍,僅洛邑古城周邊就聚集300余家漢服店,洛陽漢服經濟迅速“破圈”。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漢服經濟發展的指示要求,以漢服為契機推動我市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期市工信局聯合省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及部分服裝企業組成調研組,赴鄭州市西三環服裝工業園區、錦榮輕紡城、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密蘭小鎮,杭州市河坊街、南宮繡非遺時尚設計中心、中國服裝科創院、藝尚小鎮、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等園區、企業、院校進行考察學習。
(資料圖)
一、漢服產業基本情況
我們平時所說的“漢服”,指的是“新漢服”,也稱為現代漢服,是來源于漢民族傳統經典服飾樣式,保留其典型形制特征,并結合當下大眾的多元穿著情境和時尚美學加以創新的漢服體系。新漢服的核心特點是先鋒創新性、大眾開放性和情境多元性。
近年來,國家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扶持愈加重視,出臺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相關政策,團中央牽頭舉辦“中華華服日”等傳統文化活動,進一步推動漢服市場發展。全國許多城市積極發展漢服產業,部分景區舉辦穿漢服可免費入園活動,各地小學及幼兒園紛紛舉辦漢服主題節日活動和體驗項目,將漢服活動日常化。
據統計,2022年漢服市場規模為110億,同比增長9.4%。2023年以來,隨著旅游市場恢復,漢服消費火爆,預計漢服市場規模為130億,同比增長17.6%。市場滲透率方面,當前漢服占服裝市場容量約0.8%,但漢服設計風格、穿著習慣更符合現代審美,隨著漢服文化的振興,漢服將更多出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個行業有望實現出圈。據預測,漢服在服裝市場的中期滲透率約2.0%,遠期滲透率將達到5%,屆時市場將進入千億時代,漢服將真正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消費者規模方面,2022年中國漢服產業消費者規模為1198萬人,同比增長17.3%。2023年,預計漢服產業消費者規模將達到1448萬人,同比增長20.9%。據預測,漢服消費者中期規模約3500萬人,遠期消費人群將超1.3億人。
在市場火爆的同時,現代漢服產業鏈尚在發展之中,面臨同質化競爭、利潤空間小、產業鏈不成熟、破圈壓力大等問題,需要我們在產業發展中統籌考慮。一是同質化競爭。當前,漢服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品牌和新品呈現百花齊放態勢。但除少數頭部品牌具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外,大部分都存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問題。缺乏設計能力就只能不停的去做老款、“經典款”,甚至出現抄襲現象,使得行業同質化現象進一步加劇,陷入深度內卷之中。二是利潤空間小。在激烈競爭之下,多數廠商價格難以提升。但是在成本端,由于漢服特有的刺繡、剪彩等工藝,使其生產成本相對其他日常服裝更高。考慮到當前漢服受眾范圍主要為年輕群眾,還不足以產生規模效應,使得漢服整體利潤空間較小,盈利能力不足。三是產業鏈不成熟。由于漢服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對繡花、印染、裁剪、材料等多方面要求,現有產業鏈未發展到有效解決各工藝環節的成熟階段,導致行業內仍然存在生產周期不可控、制衣材料難以滿足要求、繡花印染工藝不達標的情況,影響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四是破圈壓力大。近幾年,漢服的熱度在持續提升,樂于接受漢服文化的人群也在擴大。“破圈”走向大眾就成為漢服行業發展的關鍵。如何破解大眾對漢服的認知誤區,降低形制特異性帶來的心理負擔,成為推動漢服破圈的主要問題。
△左邊兩人身穿直裾,右邊兩人身穿曲裾
二、各地發展漢服產業的經驗做法
(一)曹縣——小微企業聚集。曹縣現有2000多家漢服生產企業,近10萬名漢服產業從業者。在曹縣,有4-5臺機器就能以家庭式小作坊形式“開工廠”,漢服生產主要走中低端大眾路線。除上下游相關企業外,漢服加工企業超過1000家,形成了從創意設計、原材料、款式、制版、印花、生產再到電商銷售、售后服務等完整的漢服產業鏈。曹縣漢服產業化程度高,供貨迅速且價格較低,但在產品品質和精美度方面有所欠缺。當前曹縣正積極推動漢服產業轉型升級,從過去的低價策略,努力轉變為靠設計創新驅動的新業態。
(二)修武——政府全力推動。修武于2021年提出打造“中國漢服之都”的口號,推出《修武縣促進漢服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從廠房、各方面補貼、招商以及各類獎勵等方面給出了全方位的優惠政策。采取“永不落幕的漢服節+榮盛漢服小鎮+漢服博覽會+漢服主題縣城+全國線上線下推廣”組合措施,2022年僅用7個月就占據了中國漢服熱搜榜C位,撬動漢服產業高速發展。但是受疫情影響,加之當地政府對漢服產業關注度下降,目前漢服產業發展未達到預期。
(三)杭州——設計研發引領。杭州服裝產業起步早,共有服裝企業2000余家,服裝品牌近300個,設計師3000余名,其中“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20余名、“浙江省十佳時裝設計師”30余名,杭州服裝整體呈現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發展趨勢。杭州注重加強研發機構建設,大力發展設計研發產業,突出“杭派女裝”,打造“女裝之都”,擁有國內最大的漢服走秀機構“華裳九州”,在漢服研究方面擁有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絲綢博物館等一批有支撐力的高校、科研機構,為杭州漢服產業源源不斷的輸入各類設計、模特和運營人才。
△新漢服行業產業鏈圖譜
三、我市漢服產業鏈發展路徑分析
我市服裝紡織行業有各類企業400余家,以小微企業為主,其中規上服裝企業6家,2022年實現產值9億元。多數服裝企業以職業裝、校服、勞保服、戶外裝等加工生產為主,主要分布在洛龍、伊川、汝陽、孟津等地。除浩洋服飾等個別企業外,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研發能力弱,且無自主品牌,利潤空間小。在今年花會之前沒有規上企業從事漢服制造,但我市憑借沉浸式旅游體驗,使漢服成功“出圈”,為發展現代漢服產業奠定了基礎。漢服全產業鏈大體細分為學術及文化研究、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品牌塑造及銷售、用戶體驗消費5個環節。
學術及文化研究環節——底蘊深厚素材豐富,應加強針對性研究。現代漢服是承載和弘揚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歷史文化的表現引領著一個地區現代漢服產業的發展走向。作為十三朝古都,我市擁有深厚的河洛歷史文化底蘊,在研究和創新文化服飾上有豐富的素材。這些素材在服裝設計上運用得當,極易形成特色鮮明的風格定位。目前,盡管我市對相關學術和文化研究有較強基礎,但我市一無系統全面的基礎研究能力,二無專門的研究機構,從服裝產業鏈的基礎環節來看處于短板。如果政府牽頭,推動相關研究人員和現有資源整合,能在較短時間內補齊短板形成優勢。
產品設計環節——基礎較好投入較低,應大力扶持爭取做強。服裝設計產業是服裝產業的發展核心,決定了服裝產業的發展高度。目前漢服設計業較強的地區仍然集中在浙江、廣東等服裝業發達的地區。我市在設計人才培養上有較好的基礎,河南科技大學、洛陽理工學院、洛陽師范學院等院校在設計專業上有比較雄厚的師資力量。設計產業首要核心是設計師資源的集聚和吸引,相對于其他產業鏈環節,培育設計研發產業投入相對較低,只要政府扶持政策到位,能在較短時間形成集聚。發展現代漢服產業,我市必須把產品設計研發環節做強,以產品設計研發帶動整個產業鏈向價值鏈上游移動。
生產制造環節——應避免同質化競爭,瞄準更大漢服消費市場。漢服制造產業的培育,需要長時間積累,從單個漢服加工作坊上看雖然成本不高,但是要形成產業,需要在服裝原料、繡花、印染、裁剪、樣衣、電商銷售等環節形成配套,整體產業競爭門檻已經變高。在漢服產業發展上,從短期發展考慮,由于我市旅游業租貸市場對中低端漢服需求較多,可以依托市場需求適度小規模發展中低端漢服生產,保持對市場需求的配套。應避免在中低端漢服生產銷售上過多重復投入,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從長期發展考慮,我市應瞄準旅游需求之外的更大漢服消費市場。高起點謀劃,填補全國沒有大型漢服生產企業的市場空檔,主動布局符合現代審美、應用場景更廣泛的現代漢服和中高端漢服產業。通過積極培育更廣泛的漢服消費氛圍,引領全國漢服消費風向。
品牌及銷售渠道——投入高門檻高,應耐心培育久久為功。品牌孵化打造是個長期的過程,從“十三余”“重回漢唐”“鐘靈記”“漢尚華蓮”“明華堂”“南宮繡”等國內漢服著名企業發展歷程來看,打造漢服品牌是個高投入的過程。同時電商是當前漢服銷售的重要渠道,以曹縣為例,當地的漢服文化廣場周邊開設了大型漢服直播基地,經電商渠道賣出的漢服產品已經占據全國漢服線上銷售額的三分之一。當前,服裝行業品牌打造和銷售已經成為分工明確、門檻較高的行業。目前,我市在這方面基礎較弱,在產業鏈培育上需要有一定耐心。
用戶體驗消費環節——應持續鞏固擴大優勢,豐富體驗形式。我市在產業鏈的終端——用戶體驗環節成功出圈,這種優勢得益于沉浸式旅游的拉動,以及多年來對旅游業的持續投入,短時間內很難被其他城市復制。在謀劃漢服產業時,應該繼續鞏固和擴大這一優勢,圍繞將我市打造成全國首屈一指的漢服體驗地和消費地的目標持續發力。當前我市漢服體驗主要以旅游景區打卡、拍照為主,形式較為單一和外在。應圍繞漢服經濟加強對沉浸式體驗的開發,豐富體驗形式,推廣餐飲文化體驗、傳統禮儀體驗、慶典體驗等形式展現河洛文化,通過對漢服背后傳統文化的深度發掘體驗,保持持續的漢服熱度。
四、工作建議
結合我市服裝產業基礎,并參考外地經驗做法,我市應構建“政產學研銷”全產業鏈條,推動漢服向國風系列服飾等日常著裝和多品種服飾逐漸拓展,增品種創品牌提品質,打造“漢服之都,國風洛陽”。
(一)加強洛陽漢服產業基礎研究。當前漢服領域的學術研究和專業培養存在缺失,各大服裝類名校均未設置漢服相關專業,漢服從業者往往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建議成立河洛文化服飾研發設計機構,開展河洛歷史文化與現代服飾融合研究,為我市河洛文化服飾產業提供基礎支撐。組建現代漢服產業研究院,作為市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的智力支撐和參謀助手,全面加強我市漢服產業發展規劃、標準制定、行業分析,并承接漢服產業推廣推介等一系列事關全行業的基礎性工作。
(二)做強洛陽漢服設計研發產業。一是明確中高端漢服發展方向。由于目前中低端市場競爭壓力大,市場利潤低,而中高端漢服市場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空間巨大。建議我市在漢服產業定位上,以中高端為主,避開與國內其他地區同質化競爭。在漢服設計研發上,探索河洛地域風格,整合不同階段歷史元素,發展河洛文化服飾,塑造風格鮮明的洛陽現代漢服。做大“國風系列”服裝,發展結合現代審美、應用場景更廣泛的國風系列服飾,重點發展兼具現代審美的“通勤漢元素”風格的現代漢服。打造精品漢服款式,傾斜設計、宣傳資源進行推廣,讓部分精品漢服先行轉化為日常服飾,走入大眾衣柜。二是大力培育設計研發生態。學習“中國女褲看鄭州”的成功經驗,提出“漢服設計看洛陽”口號,將培育河洛文化服裝設計產業作為現代漢服產業的主攻方向,打造學術研究集中地、創新設計集中地、漢服服裝秀集中地,形成設計產業對現代漢服產業的高位引領。重視設計師隊伍建設,出臺扶持政策,引進江浙一帶優秀設計師資源向洛陽匯集。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充分借助院校雄厚的師資力量發展壯大我市設計產業。大力扶持市級漢服設計室,支持設計師落戶洛陽本地。培育服裝秀經濟,舉辦“牡丹時裝秀”等活動,對在洛舉辦各類漢服秀、承辦現代漢服設計大賽、國風設計大賽等活動,給予經費和政策支持,吸引國內外優秀服裝設計師或品牌企業來洛發展。
(三)積極推動洛陽漢服產業高水平發展。一是提升漢服文化體驗水平。支持旅游資源較好的縣區加大對旅游硬件建設投入,“一體化設計+整體化打造”豐富漢服文旅經濟業態,打造全國漢服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保持對我市漢服經濟強勁的拉動力。拓展漢服應用場景,在深化仿古漢服旅游體驗場景基礎上,培育“漢服+生活”“國風+工作”等漢服氛圍。在節日慶典、商務接待、校園文化、商業營銷、酒店經營等領域示范引入漢服服裝。二是推動漢服產業專業園區建設。支持伊川先行先試“現代漢服小鎮”,打造集孵化、生產、研發、體驗、旅游、文化推廣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產業社區。鼓勵引導洛龍區關林市場、伊濱區華耀城等大型批發市場,打造中西部專業漢服面料、成衣交易市場。三是以數字化轉型為企業培育突破點。大力支持我市浩洋服飾、海瀾之家等服裝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以發展柔性生產、個性化定制為重點助推服裝企業占領服裝制造業前沿。四是深度拓展漢服產業配套環節。充分整合洛陽產業基礎,引導偃師制鞋行業、工美行業、餐飲行業、食品行業、白酒行業、禮儀行業、教育行業等與漢服經濟融合發展,積極為漢服經濟提供配套服務。
(四)以國風設計元素帶動洛陽現代服裝行業突圍。由于我市現代服裝產業基礎相對較弱,建議以國風服飾為切入點,實現我市服裝產業破冰發展。一是以國風特色為設計研發集中點。瞄準“國風洛陽”產業定位,以現代漢服、校服(職業裝)為重點突破,加強對本地服裝企業的培育力度,重點引導本地服裝企業以國風系列服裝為洛陽服裝的主要輸出風格和產品特色。二是以研發設計為產業帶動點。大力推進服裝研發設計產業發展,以設計研發帶動洛陽現代服裝產業鏈向上游移動。通過組建洛陽現代服裝產業研究院、舉辦河洛·國風服飾設計大賽、河洛國風服裝秀活動、舉辦服裝產業高端論壇、培育服裝大師工作室等系列舉措發展設計產業。出臺政策精準吸引國風服裝設計人才資源向洛陽匯集,夯實人才基礎。同時,結合洛陽“青年友好型城市”定位,沉浸式旅游的需要,積極拓展服裝設計新領域,發展潮流服、漢服JK、蘿莉塔等受眾群眾年青新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