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高特 記者 劉美)盛夏,走進子洲縣鄉鎮村間,溝地坡洼青草郁郁蔥蔥,川道臺地莊稼長勢喜人,山峁峁上中藥材和林果樹綠意正濃,一幅生態常青、產業興旺的“子洲綠”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子洲縣堅持把良好生態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錨定建設“黃土高原生態綜合治理示范縣”目標,積極探索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的產業發展模式,整山、整川、整溝推進林、果、藥、糧產業發展,全力打造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生態立縣、產業富民”實踐范例。
山峁峁今成聚寶盆
【資料圖】
“截至去年底,我們鎮栽植山地蘋果面積達5500畝、山地核桃7000畝,黃芪總保有面積8500畝,同時實施了山地旱作節水滴灌、家庭農產品加工作坊、核桃加工廠等項目,努力保障和實現綠色產業就地變現,讓村民吃上生態飯、吃好生態飯。”子洲縣淮寧灣鎮鎮長萬天宇說。
近年來,子洲縣立足山地優質土壤優勢,挖掘生態資源潛力,著力在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做文章,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項目支撐、科技服務等措施,積極培植壯大山地蘋果、山地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將一個個荒山峁變身成為村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川臺臺撐起大糧倉
子洲縣西南兩川素有“米糧川”之稱,大理河、淮寧河從西部、南部穿境而過,為河流兩岸的川臺地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年春季雨量充足,川臺地的墑情很好,種玉米、谷子、豆類再好不過。”種了幾十年川臺地的周家鹼鎮雙廟灣村朱大爺說。
近年來,子洲縣發揮境內大理河、淮寧河沿岸區位優勢,按照保住存量、提高質量、提升效益的工作思路,不斷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多種糧、種好糧、種優質高產糧”,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群眾的“糧袋子”和“錢袋子”鼓了起來。
2022年,該縣農作物總播面積78.06萬畝,示范推廣玉米增密度提單產2300畝,在周家鹼、淮寧灣等沿川鄉鎮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6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農業技能培訓、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只增不減”。
河道道呈現濕地美
6月7日,雨后初晴,子洲縣苗家坪鎮王莊村段的壩上,清澈的河水泛起漣漪、波光粼粼,數十只野鴨歡快游玩,不知名的水鳥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坐落在壩邊覓食,堤岸、青山、河面、村莊相映相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近年來,子洲縣全面落實河長制,按照“兩廊、三區、多節點”的生態保護格局,加強縣域溪河岸畔、灘地溝壩的綜合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加大河道“四亂”整治力度,形成溝、渠、岔、河全方位監管保護體系,實施病險庫壩加固63座、黃河流域攔沙壩32座。
同時,積極推進禁養區養殖戶搬遷整治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動大理河、淮寧河等流域生態防護景觀林和青銀、榆藍高速景觀防護林建設,全力構筑“以水為脈、以綠為廊”的黃土高原生態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