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
6月16日晚,舞劇《門》來到 海上花園城市廈門,在閩南大戲院為當地觀眾送來了一部別開生面的“盛唐夜宴”。當晚記者在現場看到,劇場內座無虛席,美輪美奐的舞臺效果,巧妙縝密的章節設計,在舞者精湛演技的加持下,讓觀眾隨著劇情的不斷變化,時而熱淚盈眶,時而掌聲雷鳴。一百零八分鐘的舞劇讓在場觀眾過足了“盛唐癮”。而舞劇謝幕之時,現場掌聲就從未停止,在經歷二場演員謝幕場燈亮起后,觀眾仍始終不肯離去。最后,伴隨幕布的緩緩升起,全體舞者再次攜手沖到舞臺最前方做最后的謝幕禮,現場氣氛拉滿,掌聲再次響起,經久不息,有觀眾笑言舞劇《門》估計是今年廈門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
這部由西安演藝集團·西安歌舞劇院與易杰工作室聯合出品的舞劇《門》出自古都西安,推“門”見戲,作品以張萱名作《搗練圖》婦女勞作場面作為開場,通過當今一流的舞蹈藝術家們的傾情演繹,生動地再現了開元盛世長安城一百零八坊的社會圖景和蕓蕓眾生的生存狀態,具有強烈的歷史縱深感與藝術表現力。探究舞劇《門》的文化魅力,要從“關上是歷史,打開是未來”說起,這一寓意既是對大唐長安的贊美與向往,也是當代人回望歷史展望未來的一個奮斗方向,更是舞劇《門》這臺舞劇的核心意象。
【資料圖】
據了解,這也是《門》繼北京、上海之后,全國范圍巡演的第三站。
2023年,對于舞劇《門》來說意義非凡。
3月,舞劇《門》在國家大劇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官宣了該劇將進行全國首輪巡演;
4月,舞劇《門》在西安廣電大劇院進行“熱身”演出,成為西安五一小長假里新的“流量密碼”;
5月,作為舞劇《門》走出陜西的第一站,國家大劇院的三天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好評如潮;
6月初,舞劇《門》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公演暨“荷花獎”終評演出。而16日至17日,舞劇《門》來到廈門,將濃濃的“盛唐風”吹到海濱之城。
對于廈門觀眾而言,以往以唐為主題的舞劇并不多見,所以從劇目定檔之初,這部用當代審美,表達大唐開元盛世社會生活的原創舞劇《門》就成功地吸引了大眾的眼球。由于《門》撞名廈門的“門”,有網友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戲稱:在廈門看#舞劇門 ,這就是傳說中的“雙開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更集結了舞劇界頂配陣容,匯聚以破竹之勢立于舞林之巔的胡陽,《舞蹈風暴》完美四桿女戰神郝若琦,被稱為舞蹈界“大滿貫”選手覃江巍,以及來自西安歌舞劇院首席演員孫曉、王天一、符光鴻等與劇院一眾優秀的舞蹈演員一起,共同演繹了一場“門”內“門”外的悲歡離合、人生百態。
廈門站演出結束后,舞劇《門》將前往海上絲路的起點城市—泉州,而作為一部來自陸上絲路起點城市西安的舞劇,在這里能產生怎樣的文化碰撞,讓我們共同期待,同時也期盼這部長安精品大作,成為西安“唐風”IP的代表走向全國甚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