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通知,向各地區、各部門推介2022年全國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優秀典型案例。
【資料圖】
消費幫扶作為帶動農村人口增收、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在全國各地區、各行業、各系統引發高度關注、廣泛參與。
在116個優秀典型案例中,軍隊系統4個案例榜上有名。典型案例中的部隊立足單位自身實際、駐地產業形態,積極探索消費幫扶的創新模式,既滿足部隊的物資采購需求,也通過消費幫扶進一步激發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取得軍地雙贏的良好效果。
——編 者
陸軍某基地協同駐訓部隊擴大幫扶覆蓋面——
“基地+”三方協議利軍利民
■陳 劍 冉東升
初夏時節,云南一座農業種植基地大棚里,瓜果蔬菜長勢喜人。這些果蔬成熟后,大部分將送上駐訓官兵的餐桌。
這條銷路的“打開”,得益于陸軍某基地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創新打造“基地+”三方協議幫扶模式。
“我們基地積極協調駐訓部隊采購周邊農戶的農副產品,既能滿足駐訓部隊的食品物資需求,又能提高當地農戶的農產品銷量。”基地領導介紹,每年駐訓官兵的農副產品需求量較大。為響應黨和國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基地在上級機關指導幫帶下,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聯合駐訓部隊、駐地政府簽訂三方合作協議,由地方成立農投公司,根據演訓季節特點,在散戶供應的基礎上推進集約化規模化種植養殖,打通農副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官兵餐桌的供應渠道。
“感謝部隊消費幫扶,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幾天前,筆者跟隨基地領導走訪駐地部分農戶,養殖戶孫水才言語間充滿感激之情。
去年,孫水才喂養的數十頭羊到了出欄季節,但由于運輸成本較高,銷路不暢。基地領導得知后,主動聯系駐訓部隊,購買了孫水才的食用羊。
“基地+”三方協議幫扶活動開展以來,基地還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由地方政府聯系企業,定點向扶持對象采購蔬菜、水果、肉類等農副產品,統計各類合作社規模信息,建立穩定順暢的采購渠道。在部隊幫扶下,相關企業在當地建廠,將收購的菌菇、雞蛋、蔬菜、水果、肉類等進行加工,促進當地產業轉型、農民就業。
“現在我們在家就能銷售,出門就能上班。”當地農戶陳伍金說,自從部隊開展消費幫扶以來,自己依靠規模種植瓜果蔬菜,收入增加不少,還通過部隊搭建的就業平臺,找到了一份不錯的技術工作。
基地的幫扶規劃圖顯示,他們下一步的舉措是依托“三互”平臺,建立捆綁融合幫扶、黨建文化幫扶、醫療支援幫扶、產業發展幫扶、助學圓夢幫扶等多項機制,以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基地已協同駐訓演習單位,將幫扶地區輻射到3省7州(市),在擴大幫扶規模的同時,積極為幫扶地區打造對外宣介窗口和特色名片。
南部戰區海軍編制消費幫扶采購參考目錄——
遠洋艦艇喜見“家鄉味道”
■江 斌 李 檳
2022年1月15日,海軍第40批護航編隊從某軍港起航,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艦艇上裝載的海南昌江毛豆等一大批來自幫扶地區的農副產品,成為官兵遠海伙食供應保障食材。這是南部戰區海軍“消費幫扶產品進軍營”的一個縮影。
為助力鄉村振興,南部戰區海軍充分發揮“戰艦與城市”特色雙擁優勢,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幫助脫貧地區農副產品打開銷路、走進軍營。
“進軍營,首先要鋪好‘路’、架好‘橋’。”南部戰區海軍黨委指導所屬部隊積極疏通產品直達軍營、快速高效的“綠色通道”。
他們將攀枝花、廣元、銅陵等艦艇命名城市所轄7個脫貧縣的40多種農副產品,納入第3批《消費幫扶農副產品參考目錄》,細化制定4類13項貫徹落實措施,聯合采購供應部門、幫扶單位和鄉村振興職能部門共同研究確定采購品種,逐步形成清單化、精準化、長期化采供模式,讓物美價廉、品質優良的農副產品融入供應鏈條、走進部隊食堂、帶進遠海大洋,形成消費幫扶與雙擁工作“兩促進”,政治、經濟、軍事效益“三聯動”的良好局面。
“每當出海執行任務的時候,吃到艦上采購的家鄉特產,就感到特別親切。”海軍長沙艦副對海長郎富濤介紹,在遠海訓練出發前,編隊對口采購刺梨汁、三黃雞、辣椒醬等物資,既助推脫貧地區群眾增產創收,又豐富了官兵伙食。
南部戰區海軍依托區域物資籌措保障基地,組織副食品集中采購招標,提供專項幫扶;開通駐湛江部隊副食品供應保障平臺,設置幫扶專區,依托“藍海”等特色軍營超市、水兵餐廳、家屬區便利店等設立70余個農副產品銷售專區專柜,助力脫貧地區農副產品暢銷軍營。
除了讓老鄉們的農副產品走進軍營,南部戰區海軍還想方設法進一步拓展優質農副產品的銷路。
海南省保亭縣什龍村在某部技術支持下,建起了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先后有多家電商平臺入駐,農產品銷售渠道持續拓展,村民收入穩步增加。
“這幾年,部隊不僅幫村里建起了養殖場,還幫我們找銷路,我現在每年能收入五六萬元。”某部結對幫扶村村民杜亞澤深有感觸地說。
空軍某基地助力地方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
為鄉親們建起致富“綠洲”
■姚春明 呂 游
6月初,位于祖國西北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一家市場,一天天熱鬧起來。
一大早,準備采購新鮮食材的空軍某基地官兵和家屬來到市場,附近村民拉著一車車自產的新鮮果蔬、牛羊肉等,魚貫而入農產品銷售大廳。“這里攤位免租、銷路暢通,四里八鄉的鄉親們都愿意來這里賣東西。”村民張紅舉一邊忙碌,一邊向我們介紹。
近年來,空軍某基地黨委將消費幫扶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每年動態修訂幫扶計劃、調整幫扶項目、檢驗幫扶成效,所屬各部隊發揮自身優勢、統籌資金項目、分門別類抓好落實。
基地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先后16場次召開軍地座談會,摸清當地群眾發展缺什么、致富靠什么。基地幫扶日志顯示,逐級掛鉤幫扶機制清晰明了、幫扶項目精準明確。因地制宜種植草莓、枸杞,建設甜杏采摘園,發展民族特色鄉村旅游……每一個項目都積極主動回應地方政府所需、當地群眾所盼。享受幫扶便利的牧民巴特爾感嘆:“流動了一輩子,如今靠著部隊幫助,有了一個固定的家,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基地著眼長遠,以43份供應保障協議,推動消費幫扶制度化:實行帶教制度提高質量,協調地方農牧專家、部隊專業能手深入田間地頭、養殖棚區,耐心指導、全程帶教;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建立自主消費幫扶模式機制,加大從農戶菜園到官兵餐桌的供應力度;邀請專業機構指導村民開設電商網店、開展直播帶貨。當地群眾紛紛表示:“部隊既幫助發展產業,又助力拓寬銷路,在我們身邊建起了致富‘綠洲’。”
接續幫扶讓鄉村生產工具“換裝”、村民生活“變樣”。基地協助當地打造駝奶制品、蓯蓉、枸杞、金塔西瓜等10余個特色品牌,其中“杞航枸杞”“年公西瓜”等5個產品,入選省級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目錄。
令人欣喜的是,地方政府成為部隊建設發展的堅強后盾,受到幫扶、富裕起來的牧民爭當“擁軍模范”,積極為部隊駐訓提供幫助。3月底,某地接到部隊需勘察演訓目標布設點位的通知后,立即派熟悉地形的牧民協助選取位置,最大限度滿足部隊訓練所需。
武警四川總隊助力幫扶村推出定制化產品——
“梭梭拉打”已成響亮品牌
■任 崗 洪福樂
“美味!”在四川省成都市一家主打兔肉食品的餐館里,食客絡繹不絕,大家紛紛點贊菜品質量。餐桌上鮮美的兔肉,來自4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昭覺縣梭梭拉打村。
“我們的兔肉和其他農產品能走出大涼山,走上城市餐桌,離不開武警四川總隊的幫扶。”一位村民說。
幫扶的38個少數民族村寨全部如期脫貧摘帽后,武警四川總隊為深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持責任上肩、措施落地,探索形成成熟的消費幫扶模式,進一步推動產業穩固發展、群眾增收致富。
該總隊黨委借國家東西部協作戰略的東風,以武警部隊創新“跨區協作—共同幫扶”模式為載體,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注冊“梭梭拉打”商標,打造“梭梭兔”“烏金豬”“小釀蜜”等特色品牌,同時與東部地區兄弟單位聯手引入知名網站、大型企業和社會團體,簽訂規模化定制化產品采購訂單。
他們還積極推動幫扶村產品入駐國家“832平臺”,上線銀行、電信等大型國企網上積分商城,并向地方共建單位推薦采購幫扶村農特產品。去年,該總隊援建的梭梭拉打村實現戶均產業凈增收9000余元。
在該總隊各個基層單位,一場場“幫扶產品進軍營”活動吸引不少官兵前往采購。該總隊宜賓支隊某中隊戰士貝佳杰購買了黑豬肉、羊肚菌和蜂蜜等特色產品寄回家中。他說:“這些商品質量好、價格優,而且還能間接幫到村民們,非常好。”
為扶持幫扶村企業發展、增加村民收入,同時讓優質農產品惠及更多官兵及家庭,該總隊積極開展“幫扶產品進軍營”、實地展銷等活動。他們還積極延伸網絡渠道,開通“梭梭拉打網上微店”,發展網絡消費幫扶新業態,擴大品牌效應。
在此基礎上,該總隊每年開展消費幫扶專項行動。按照“需求側供應、差異化采購、指標式分配”原則,年初依據部隊實力制訂計劃、納入預算、劃撥任務,區分時令季節、產品種類、運輸條件等,定期分批、定量按需送往部隊,既讓官兵享受優質農產品,也兜住防范返貧的底線。
夏季到來,山青水綠花開。梭梭拉打村村頭大棚里,各類果蔬相繼成熟掛果,山泉水廠的機器設備隆隆作響,文化廣場上帶貨的直播間里氣氛熱烈,升騰著奔向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機。
(責編:劉圓圓、王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