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內容...
2023年高考開考,據教育部消息,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29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考前幾天,高考日的“訂房”大戰再次打響,昆明“高考房”一房難求,安徽、成都等地的“高考房”價格一路狂飆,有的酒店住宿價格甚至翻了幾番。
(資料圖片)
考點附近酒店、客房價格水漲船高,價格不菲的保健品銷量突增,商場里“迎考戰袍”“送考旗袍”生意火爆……臨近高考,一些善于把握“商機”的商家把“高考經濟”炒得火熱。諸多與考試沾邊不沾邊的商品,也借著高考的名義大搞營銷,價格隨之水漲船高。比如,有商家出售“狀元文具”,幾元錢的文具賣到上百元,有的做起“祈福”生意,13層的文昌塔,搭配寓意“官帽”的朱砂,再配上五帝錢,經過這樣一番包裝,鑰匙扣大小的掛件便被賦予“神秘力量”,售價達到上百元。
這對家長和考生來說,無非是想討個好彩頭,求個心理安慰而已,而所謂的“神秘力量”,不過是商家為普通商品賦予高考屬性,強行“蹭熱點”,以期借機猛賺一把。有網友評論,一些商家圍繞“高考經濟”所做的文章,已經明顯“超綱”,甚至是“跑題”了;也有網友認為,這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針對高考經濟的話題,湖北省社科院政法所副研究員張楠在《熱點里的價值觀》發表觀點:
販賣“高考焦慮”要不得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首先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金榜題名!“高考經濟”也是準時火爆了起來。然而,一系列高考經濟現象的背后,不乏有商家為了利益最大化,蹭著高考的熱度,人為制造“高考話題”,刻意炒作、肆意販賣“高考焦慮”,利用考生和家長渴望成功的心理,制造出一種畸形的消費氛圍。這給本來就很緊張、焦慮的高考家庭“火上澆油”,裹挾著他們盲目消費“高考經濟”。在這種大環境下,考生和家長成了“高考經濟”的“唐僧肉”,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不言而喻。
管理部門要打擊商家夸大宣傳、肆意漲價行為
平心而論,“高考經濟”是有現實需求作為支撐的,確實能夠滿足考生和家長的某些實際要求,比如高考房、保健品、送考旗袍、沖刺輔導班,都有各自的價值。至于其它一些“惡意炒作”,甚至帶有“迷信色彩”的商品或服務,比如“狀元水”、“狀元文具”、“占卜服務”等不僅毫無意義,甚至會干擾正常的學習和考試氛圍,擾亂家長和考生的正常心態,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有關部門不能寄希望于這些商家的自我“道德約束”,也不能放任他們的違法行為,應該依法加以整頓、監管,打擊惡意制造“高考焦慮”、夸大宣傳、肆意漲價的違法行為,規范高考經濟的發展。
高考經濟的本質應該是服務高考
對于高考家庭來說,高考“搏”的是考生的心態、實力,是平時的學習態度和知識的儲備,而不是父母的金錢付出。高考經濟的本質應該是服務于高考,而不是“消費高考”。考生有剛需、家長有能力消費“高考經濟”固然不錯,但是,就算沒有這些額外的消費,能夠合理安排好考試期間的生活,給考生創造便捷、舒適、從容的考試氛圍,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也能夠幫助考生積極應對高考,從而發揮出理想的水平。
編輯:華磊
編審:楊康、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