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江南憶,最憶是錢塘|最資訊

來源:錢江晚報2023-05-09 01:01:07

2023年4月3日,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調研杭州錢塘新區,要求錢塘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勇闖新路,勇立潮頭,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一流新區。

錢塘新區如何落實省委要求,書寫新的輝煌?本端記者走進錢塘,與杭州市錢塘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鵬面對面,看一看自古繁華的錢塘畫卷又將迎來怎樣的華彩篇章。


(資料圖片)

以文聚力,弘揚錢塘文化

“錢塘區懷抱著浙江的母親河——錢塘江。錢塘江最早見名于《山海經》,是吳越文化主要發源地之一。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李鵬娓娓道來錢塘江的歷史。

錢塘江滋養了錢塘這片土地,然而,迸射激濺的錢塘江也曾經給兩岸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坍江事件時有發生,美好家園屢次被毀。新中國成立后,為治理錢塘江水患和解決當地人多地少的問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開展了數次規模巨大的圍墾工程。

20世紀50年代初至80年代,在無數圍墾人的辛勞之下,這片土地往外延展出了410多平方公里,增加的土地占總面積近九成。

“你跟錢塘人打交道多了,你會發現錢塘人身上有一種‘勇立潮頭’的拼勁。”說到這里,李鵬爽朗地笑了,他跟我們解釋道,“當年圍墾,土地上處處是‘激流’。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建城,同樣時時遇到‘激流’。但錢塘人會吃苦、敢拼搏,一直‘勇進’。”

“人民給我一方土,我還人民一座城。”錢塘人在灘涂上建起了一座現代化城市。面對記者的點贊,李鵬馬上接了一句,“錢塘人書寫了一部壯麗的圍墾史詩,并將續寫新的創業篇章。”

凝聚錢塘文化,弘揚錢塘文化,為錢塘區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作為錢塘區成立以來首任宣傳部部長,李鵬覺得有很多事情要做。

成立圍墾歷史研究會。了解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作為后來者必須清楚它的前世今生。系統研究圍墾歷史、傳承圍墾文化、弘揚圍墾精神,開展圍墾課題研究、社會咨詢和培訓交流,促進圍墾歷史研究成果轉化及歷史文化研究事業發展。

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創作文藝精品力作。拍攝《錢塘圍墾》《最江南醉杭州》《看錢塘》紀錄片,編纂《錢塘區文化基因解碼報告》,編排《圍墾戰歌》舞臺劇等。作品立得住、叫得響、留得下。“去年底,浙江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揭曉,我們是全省唯一一個有兩部圖書入選的區縣,圍墾精神助力文學創作。”談到文藝精品創作,李鵬深感圍墾精神帶來的力量,同時他也發出邀請,“百川歸海到錢塘。今年是國家級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30周年,我們將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展示錢塘的發展和成就,歡迎大家都來共同見證錢塘的成長。”

杭州錢塘區金沙湖大劇院5月1日正式啟用,總建筑面積約4.4萬平方米,是一座集文化交流、會演會展、藝術創作、休閑活動的綜合性藝術中心。錢軒供圖

以文化人,打造錢塘模式

千禧年后,錢塘區陸續建成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14所高校,共有25萬師生。全區平均年齡只有32.5歲,全市最年輕。

“錢塘區擁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園區,文風昌盛。大學城像園林,大學生風華正茂。”講起大學生,李鵬說,“錢塘有得天獨厚的人才寶庫。錢塘區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創業的引路人。”

錢塘區已聯合浙江理工大學審批成為教育部“大中小思政一體化”浙江省牽頭單位。以此為契機,錢塘將與區內14所高校聯手打造“大思政”聯盟,平臺共搭、課程共建、學生共育、隊伍共培、環境共營、評價共定,多項舉措創新“大思政”錢塘教育模式。

“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如何突圍?

2019年4月,錢塘江西岸和東岸,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合并成錢塘新區。2021年4月,再增新名錢塘區。用杭州故名冠新區,足見上級黨委政府對錢塘寄予的厚望。錢塘區是全省制造大區、智造強區,讓大學生到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生產一線,感受科技創新,體驗工匠精神,樹立職業導向。結合迎亞運、講文明等中心工作,打破大學生從家門到校門的路徑,組織大學生服務社區、參與公益、融入治理等活動千余場。大學生走進錢塘、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在校園外的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梳理紅色資源、打造紅色路線、選育紅色講師,與高校共建共享,助力大學生厚植紅色根脈。

錢塘區委宣傳部把“大中小思政一體化”作為今年三大攻堅項目之一:組織高校教師到中小學“走課送教”,中小學實踐基地變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實踐平臺。組織中小學生走進高校,準確把握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階段學生的認知路徑,聯合進行思政課程開發、教學研究。與浙江傳媒學院合作,推出“藝術思政課”——《向青春致敬》,大中小學“同上一節思政課”。

“與高校共建‘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就是有效地引導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李鵬如是說。

以文興業,爆發錢塘力量

“錢塘區的制造業體量在杭州最大,約占七成,近八成常住人口從事制造業。”在交談中,李鵬敞開談了錢塘如何產業興城,“作為宣傳部門,我們把‘文化軟實力’與‘產業硬支撐’對標看齊。”李鵬介紹了錢塘的發展方向:加大對全國頭部文化文創企業招引力度,今年確保招引億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不少于1個,新增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1家、營業收入超1億元的企業3家,爭取在浙江省重點文化企業評選中實現新的突破,文化產業項目入選之江產業帶再創新高。

舉辦錢塘文化節暨文創嘉年華活動,推動“文化+產學研”“文化+活動”融合發展。聯合文化產業協會開展文化沙龍,保持“季度有動態、年度有亮點”的熱度。推進文旅融合,加快文化帶開發,計劃推出精品旅游線5條,讓“錢塘人游錢塘”成為時尚。

提升重大項目服務溫度。完善“施工圖”工作機制,推動浙江文創IP總部、丹麥安徒生童話文旅園、錢塘小雅、掌玩總部等重點項目如期建設運營。利用國家級綜保區金字招牌,聯動海關、商務等相關部門探索開展“文化+保稅”產業項目。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重點項目建設。

“錢塘制造同樣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辨識度。”李鵬自豪地說,“口紅膏體上運用微浮雕技術,粉盒上鑲嵌山巒,產品包裝是白瓷烤制。花西子把中國文化、中國美學、中國精神傳播到海外。”作為美妝企業,花西子產品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風、高質量,引發外網熱議。

“走向世界的不只有錢塘制造。”李鵬如數家珍,“我們還打造了全市首個區縣市雙語外宣視頻專欄《看錢塘》,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合作,邀請留學生拍攝‘老外看錢塘’系列VLOG,展現錢塘韻味,助力文化出海。”

從產品出海,到文化出海,錢塘路徑引世人注目。這樣的例子,在錢塘有很多,像天雷動漫企業就輸出多部國產動漫作品。

文化自信,文化遠航,無不彰顯錢塘力量。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期待有一天,江南憶,最憶是錢塘。

一江潮水穿城過。錢軒 供圖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