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馬成 記者 陳奮翔)文化振興是引爆產業興旺的深厚底蘊和持久動能,是推進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的價值引領和精神內核,是生活富裕的生動表達。近年來,彬州市龍高鎮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為目標,創新“1235”工作法,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強“一支隊伍”推動文化振興制度化
【資料圖】
由鎮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帶動19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一支集理論宣講、文化文藝、法律服務、助老助醫、衛生環保等千余人志愿服務隊伍,帶領志愿者創新方式方法、豐富形式內容,做深做實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招募志愿者4000余名,深入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20余次,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80余件,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兩個陣地”聚力文化振興規范化
以示范村建設為抓手,聚焦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便民文化中心(站)、文體廣場、文化舞臺、道德講堂、農家書屋等公共資源,優化完善基層文化陣地服務功能,建立黨員服務崗、志愿服務站兩個陣地,對全鎮19個村(社區)文化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排查補損,對農家書屋書籍進行補充更新,先后配送圖書1.1萬余冊、配發健身器材134件(套)、24小時自助圖書館1個,打造“黨建+新民風”“文化振興+新民風”“美麗鄉村+新民風”等多種社會治理模式,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文化服務質效得到大幅提升。
實施“三項服務”促進文化振興常態化
修改完善“便民一卡通”政策服務卡片,建立“三項服務”清單,送政策上門、送文化下鄉、幫排憂解難。采取“點對點”的形式,入戶走訪了解群眾訴求,以“群眾點單”+“陣地組織派單”+“志愿服務隊伍接單”的形式,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服務。累計開展各類文藝、宣講活動40余次,走訪防返貧監測對象、困難群眾300余人次,為特困供養戶、殘障人員、留守兒童等送去慰問禮包100余份,志愿服務“觸角”得到不斷延伸,服務群眾“零距離”予以實現。
開展“五大活動”增強文化振興多元化
講故事踐初心。由黨員干部、道德模范、青年志愿者等組建宣講50余人小分隊,通過讓500余名中小學生參觀革命舊址、誦讀詩詞等,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講文明樹新風。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好人事跡宣講”等活動20余次,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展現鄉村文明新氣象。
農技服務助增收。圍繞鄉村振興、惠農政策、科學普及,組織黨員農技服務隊到田間地頭開展配方施肥、病蟲防治、農機具使用等技術服務50余次,幫助1500余名群眾解決生產技術難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愛綠護綠保生態。開展義務植樹添新綠活動,種植各類綠化苗木5000余株,播種綠色、播撒文明,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環保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展森林防滅火宣傳,志愿者累計懸掛橫幅120余條、發放森林防火宣傳手冊2000余份、入戶講解3000余次,使生物質禁燒觀念深入人心,織密了禁燒管控安全網,有效防止環境污染。
美麗家園促提升。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80余次,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為創造干凈整潔美麗的農村生活環境奠定了扎實基礎;積極組織志愿者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10余次,規范管理街道車輛亂停放問題,交通秩序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