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曹文龍 剡江花 記者 陳奮翔)為全面掌握縣域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及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危害程度、寄主等基本情況,近日,咸陽市長武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外來入侵生物普查工作。
長武縣在省、市林業部門的指導下,聘請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高智輝老師團隊,在普查方案編制、線路踏查、標本制作等方面全程參與并指導。以地面調查APP為基礎,通過踏查、樣地調查、標本采集與整理、影像拍攝與整理等調查方式,查清全縣森林、草地、濕地生態系統的外來入侵物種種類及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危害程度、寄主等基本情況,建立外來入侵物種數據庫,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風險和危害評估,提出全縣林草系統外來入侵物種預防及治理策略。
同時,通過持續學習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充分利用各類先進技術及資料,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技術培訓,提高干部職工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識別能力,并充分調動全縣干部群眾參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行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加強群防群控意識。
據了解,此次普查分三個階段進行,已完成普查方案、普查培訓等前期工作,進入到外業調查階段。目前,已完成了昭仁街道辦、巨家鎮、棗園鎮、亭口鎮四個鎮辦的部分踏查工作,共踏查面積10293公頃,調查地包括松林地、濕地、草地、超市、海鮮市場等。調查路線11條,樣地14條,確認外來植物物種7個,錄入AAP樣方57條,整個外業調查預計在8月份全面完成。
“通過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全面查清我縣森林、草原、濕地三大生態系統重點外來入侵物種的基本情況,并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風險和危害評估,為我縣今后外來入侵物種管理及防控提供基礎數據。”參與本次普查的縣林業工作站負責人鄒和民說,“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普查工作,在植被返青后的調查最佳時間內完成外業踏查、樣地調查任務以及標本制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