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何大龍)為教育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向國家、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大撥付教育項目資金;大力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達標項目;創新建立市縣兩級學科建設和教師發展指導基地……
今年6月建成的南鄭區中所營街道辦英酈莊園幼兒園,校舍建筑面積1877平方米,運動場建設面積2000平方米,凈增學位180個
今年以來,漢中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通過加大學位供給保障力度、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有效舉措,不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相關資料圖)
規劃引領 加大學位供給保障力度
“之前,孩子在季豐村崔家營小學就讀,離家較遠,班上人數較多,下雨天接送也特別不方便。現在轉到了城東小學,班上人數少了,還在家門口,既方便又放心。”今年9月,漢臺區建成投用的城東小學如期開學,迎來了第一批983名學生,一至六年級24個班級每班均未超過45人。對此,家住漢臺區城東片區的張菊芳很是高興。
城東小學自2021年3月開工建設,只用了1年多的時間,一座可容納1600余名學生的現代化、高品位學校便拔地而起,建成投用。作為首任校長的王磊表示,今后將以“閱讀滋養心靈、運動強健體魄、習慣成就未來”為辦學愿景,走“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特色創新”之路,努力辦好群眾滿意的家門口學校。
據了解,該市先后出臺《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加快推進2021年度中心城區中小學校幼兒園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為教育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建立“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并聯審批+后置補缺+逐一銷號”項目審批服務機制,簡化審批環節,用好督查、調度、約談、通報等手段,確保教育項目順利高效實施,全力保障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去年以來,規劃投資71.68億元,實施校園新改擴建項目271個,新增學位7.78萬個。
提質擴優 讓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越辦越好
今年5月10日,漢中市召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對8縣區推進情況進行通報,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見。
會議當晚,城固縣便組織縣教體局所有班子成員及相關股室負責人、校長代表,激烈研討目前教育中的短板,提出解決思路。決定繼續加大投入,制定“一校一策”創建方案,所有教育系統干部放棄休假,成立十個督查組,精準整改。同時,35名縣級領導、55個部門單位、17個鎮(街道)下沉學校,多方籌措幫扶資金2550萬元,點對點解決校舍修繕、部室建設、設備更新等難題184個。
此外,2022年,該市向略陽、鎮巴2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洋縣、西鄉、寧強3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撥付教育項目資金2.5億元(其中義務教育薄弱環節與能力提升補助資金7468萬元),同比增幅11.53%。漢臺等8個縣區大力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達標項目,推動中小學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體育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及網絡多媒體教室,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達標。
同時,全市實施教育強校擴優行動,以優質學校為龍頭,建立校際間、城鄉間、區域間的教育集團、聯盟167個,實現集團內學校黨建、管理、教研、課程、資源、師資、評價等一體改革、共建共享,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越辦越好,“擇校熱”問題極大緩解。
引育并舉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11月8日,一場生動的線上大教研活動在留壩縣幼兒園進行。全市309所幼兒園2000多名園長教師,陜西理工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市教研室負責人,市直學前教育領域基地帶頭人,留壩縣教體局黨組成員等,圍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實踐探索”主題,進行激烈研討交流,分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作了學術引領總結。
而將這些不同縣區、不同學校“擰成一股繩”的,則是該市創新建立的市縣兩級學科建設和教師發展指導基地。去年以來,市教研室立足“名師引領行動”,建成363個學科基地,根據縣區需求,“菜單式”安排培訓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立體式發力,開展教研活動2244場次,參與教師13萬余人次,極大推動校際間教師素質和專業能力整體提升。
此外,2022年,該市全力實施“良師名家提質增量”行動,將拓寬教師招聘渠道與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多輪次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2483名,招錄人數達歷史最高水平。并大力實施“天漢名師”塑造工程,打造“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和“名師工作室”90余個,梯次培育“三級三類”骨干教師5289名。5所學校被命名為省級“師德示范團隊”、7名教師被命名為省級“師德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