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艾莉)每至早春,灞橋櫻桃花競相開放,淡粉色、粉白色的花骨朵一撮一撮的在春風吹拂下搖曳;到了5月份,循著白鹿的足跡踏原而上,道路兩旁擺滿了色澤艷麗的櫻桃,小販們不停地向游客吆喝叫賣著;進了果園,一棵棵枝繁葉茂的櫻桃樹早已被紅似瑪瑙的果實壓彎了腰……這,就是灞橋櫻桃的盛景。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灞橋區委、區政府和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的有力保護和促進下,灞橋櫻桃以嬌艷之姿吸引著無數游客爭相到來,也孕育著灞橋的好經濟。
歷史悠久價值高
200多年前的櫻桃樹仍果實累累
灞橋櫻桃歷史悠久。相傳,漢高祖劉邦打獵時,循著白鹿的足跡來到西張坡上,發現了這嬌艷欲滴、馥郁甜香的果實;唐代,在灞陵坡就有櫻桃栽植;如今,200多年前清代的櫻桃樹仍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灞橋櫻桃顆粒飽滿,果型碩大,色澤艷麗有光澤,果肉質地細膩、汁多、口感酸甜、味濃有香氣、營養豐富,含有鐵、維生素A、B、C及鈣、磷等礦物元素,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適口性強,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中華名果”等稱號。
灞橋櫻桃之所以會歷史悠久價值高,與其獨特優越的自然條件不無關系:灞橋櫻桃生產區域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區,光、熱、水、氣、土等自然條件優越;平均海拔450-600m,年日照2719.6小時,有效積溫4349℃,年均氣溫13.3℃,生長季節晝夜溫差8℃,年無霜期202-208天,年均降雨量584.9mm,土壤以沙土和黃壚土為主,呈弱堿性,有機質含量1.14%,特別適合櫻桃的生產種植。
豐產優質美名揚
年銷量達1.8萬噸信譽度百分百
據介紹,早在上世紀60年代農村集體就有櫻桃園。1987年,在西張坡村書記和村長的帶領下,率先種植起了櫻桃樹,并先后數次引進西洋櫻桃品種,進行改良種植;2000年,灞橋區委、區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具有區域優勢的櫻桃產業,先后進行了3個萬畝工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綠工作項目。截至目前,全區鮮食櫻桃栽植面積已近4萬畝,產量2.6萬噸,占全市櫻桃總產量2.75萬噸的65%,相繼建成白鹿原現代農業示范園、東李櫻桃示范基地、西張坡櫻桃谷基地等16家,有“紅燈”“美早”“艷陽”“拉賓斯”等30余個品種,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櫻桃產業基地。
近年來,在市場監管局、農林局、科技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灞橋櫻桃種植標準化和管理運營規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其中,授花授粉等標準化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更是達到了豐產優質的目的。正是有了科學的生產管理方式,讓灞橋櫻桃美名揚天下,深受各年齡段、群體和地區消費者的認可,年銷售量達1.8萬噸以上,市場占有率30%以上,滿意度達98%,知名度達85%,信譽度更是高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