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李永恒)渭濱區轄3鎮44個行政村,農村人口6.4萬人,耕地6.2萬畝,特色產業種植4.9萬余畝。農村主要分布在秦嶺北麓的溝壑、臺塬區,“七山兩水一分田”,特色化是渭濱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寶雞市渭濱區堅決貫徹省、市、區委關于“三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立足“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著眼接“二”連“三”,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共享利益鏈為抓手,聚力打造以渭濱“五寶”為重點的農業特色產業。
抓技術創新 力促提質增效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引進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技術,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多次邀請中國農學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專家教授為該區葡萄、蒲公英等產業做現場技術指導。今年采取結構改良、林下經濟、墾荒拓展、間作套種等辦法,新發展櫻桃、葡萄、蒲公英、珍稀菌等特色種植1300畝。在高家鎮上川村、高家村及神農鎮太平莊村共投資2000萬元,新建大棚46座75畝。在高家鎮茍家嶺、神農鎮竹園溝、石鼓鎮中巖山等村,投資2500萬元計劃實施5000畝獼猴桃提質增效工程。
抓鏈條延伸 推進產業融合
重點實施種植基地建設、加工倉儲提升、品牌推廣與市場營銷三大工程,做優高家村、張家溝食品工業園,啟動建設神農食品產業園。投資2680萬元在高家鎮塔稍村建設的食用菌深加工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產,投資2720萬元的石鼓農業現代園和龍鳳山、夏砑壑葡萄園提質增效避雨大棚、滴灌設施建成投用,投資2860萬元的農產品保鮮冷鏈倉儲設施建設項目正在推進。在高家鎮上川、塔稍、胡家山等村建成珍稀菌等種植基地5個、特色展館2個,預計今年全區食品產業總產值15億元。晁峪田園綜合體和上川農耕體驗園建設步伐加快,日兆山谷帳篷營地建成開放、成功舉辦寶雞市第十屆“職工鵲橋會”,世茂九里君和神農文化體驗、楊家山桃源小鎮入圍寶雞“十佳”戶外露營基地。新發展農家樂(民宿)25戶,創新推出“料汁金耳”“赤燒紅鱒魚”“涼拌赤松茸”、晁峪“跑步雞”等一批特色美食。
抓質量提升 打造特色品牌
進一步健全區域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制度,強化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推動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建設。新陽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秦嶺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躋身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龍山玉珠葡萄、秦嶺蜂業蜂蜜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秦麓紫瑞獼猴桃獲得有機食品認證。今年5月,“渭濱油桃”和“神農大櫻桃”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渭濱區特色產業的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抓機制完善 激發潛力活力
出臺《做實做強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實施意見》和《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深化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加快培育壯大社區工廠、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恒森農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花菜地等3個省級示范合作社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匯農綠源等5家農場被評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深化完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機制,全面推廣石鼓現代農業園“三代”模式,目前在石鼓鎮劉家村、高家鎮李家楞村種植葡萄、甜柿子830畝。近期,計劃給石鼓鎮龍鳳山、李家槽村群眾分紅30余萬元。
下一步,渭濱區將加大農業科技投入,重點實施種植基地建設,下足功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速形成一產提質增效、二產服務配套、三產拓展融合的農業特色發展之路,讓渭濱鄉村振興發展更具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