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李飛燕記者黃艷)近年來,咸陽市武功縣長寧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黨建+”模式,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全力打造“秀美、活力、富?!毙麻L寧。
“黨建+產業振興”,讓產業更“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改良鎮東食醋傳統工藝,產值實現了翻番,收益達到300余萬元;西馬獼猴桃采用葉幕牽引架技術,口感更好、效益更高。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引進了愛奇異農場、華馳農業專業合作社;推行集體經濟租賃模式,通過第三方代管,每年穩定創收10萬余元。對于草莓、大棚蔬菜等優勢產業,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90余農戶加入大棚蔬菜產業,年增收200余萬元。
“黨建+人才振興”,讓人才更“活”。鄉村振興,人才活用是基石。采取村摸底推薦、鎮調查核實的方式,對全鎮種養能手、建筑工匠、民間藝人、電商營銷等群體開展“拉網式”摸底調研,并按照產業領軍型、經營管理型、專業技術型、鄉村治理型、鄉土文化型為28名鄉土人才貼上“標簽”,構建起一個適合長寧發展需要的“五型鄉土人才庫”,按照“分組指導+精準結對”的原則,建立鄉土人才結對指導農戶的工作機制,開展各類技術服務50余人次,有效幫助33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
“黨建+文化振興”,讓文化更“濃”。鄉村振興,文化濃厚是鑄魂。通過“支部書記帶頭講、黨員示范講、黨員鄉賢回鄉講”方式,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設“紅色故事小課堂”,用“紅色故事”教育身邊人,影響身邊事。開展美麗庭院評選活動,從家風家訓、移風易俗、“五美庭院”等方面,推動移風易俗,促進良好的家風、學風、民風,促進鄉村文明和諧。近年來,共開展“紅色故事小課堂”36余場次,美麗庭院評比活動6次,文藝演出28場次,受教育群眾達12000余人。
“黨建+生態振興”,讓環境更“美”。鄉村振興,優美生態是財富。每季度開展全域村莊清潔行動2次,逐村循環清理“三堆六亂”。聯系專業公司,分類處理建筑材料、秸稈雜物等,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超前規劃了村莊基礎設施提升行動方案,全面推進鎮村綠化、硬化、美化,先后補栽行道樹2000余棵,花卉、綠籬60萬株,繪制墻體畫7000平方米,修建文化廣場6個,硬化通村路近萬米,先后打造精品示范村7個、重點達標村15個、干凈整潔村6個。健全完善“戶投、村收、集運”的垃圾處理機制和“鎮領導和機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道包戶”工作機制,實行“周檢查、月匯總、季點評”工作模式,切實做到責任捆綁、績效掛鉤、獎優罰劣、全員參與。
“黨建+組織振興”,讓組織更“強”。鄉村振興,組織強勁是核心。堅持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鄉賢人才等群體中選拔培養后備干部62人,鼓勵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全面引領群眾致富。投入420余萬元,新建村級陣地7個,改擴建10個,創建省市級示范村9個,28個村全部達到標準化創建要求,咸陽日報為此作了專題報道。堅持黨員帶頭示范,相繼組織主題黨日活動13場次。發揮黨建網格作用,將全鎮28個中網格細化為653個微網格,逐一明確微網格長,包干到戶,示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