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徐浩記者黃艷)上半年,咸陽市水利系統緊緊圍繞民生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平安水利等建設重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統籌推進水利工程建設、農村供水、防汛抗旱、河(湖)長制等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重大工程建設加速推進。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水利投資9.76億元,占目標任務的75%。亭口水庫、螞蟻溝水庫、王家咀水庫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亭口水庫樞紐工程及彬長礦區輸配水工程完成投資3億元,樞紐工程全面竣工。彬長礦區輸配水工程2號、3號隧洞正在加快建設,鋪設輸配水管線3公里。七星臺泵站管理用房基本完工,涇河倒虹工程開工建設。旬邑縣螞蟻溝水庫完成投資4250萬元,大壩、泄洪洞、溢洪道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王家咀水庫完成投資4400萬元。東莊水庫施工期供水工程禮泉灌區項目完成投資4180萬元,開挖管溝49.3公里,安裝管道42公里。引漢濟渭工程二期北干線項目涉及6570.3畝的建設征地和補償工作全面完成。東莊水庫完成移民搬遷等前期工作,即將開展初期導流階段庫底清理工作。
水利建設投資持續增長。目前,三原王家溝、羊毛灣芋村東溝、芋村西溝3座水庫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完成資金支付554萬元。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項目完成投資1002萬元,開工項目9處。冶峪河等3個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落實建設資金4651萬元,恢復改善灌溉面積4萬畝。中省水利發展資金及中央預算內資金落實46億元,地方專項債券資金7.84億元,位居各地市首位,銀行授信貸款額度35.7億元,實現了新突破。
水生態保護初見成效。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強力推進河湖“清四亂”整治,上半年共整改河湖“四亂”問題52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84平方公里,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渭河生態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渭河武功段、興平段防護設施、綠化林帶進行改造提升,渭城區隴海鐵路橋段堤防貫通工程基本建成。
防災減災能力全面提升。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準備,落實落細各項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度汛準備工作。共修編各類預案668個,修復水毀工程49處,修建抗旱應急工程17處,建成中小河流治理項目7處,開工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13座。
水資源利用能力全面提升。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格取用水審批與監管,進一步健全用水總量、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雙控制體系,上半年用水總量5.08億立方米,核查登記取水口19587個,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涇陽縣4個超載區治理工作有序開展,節水型縣域達標建設、節水型示范單元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節水型高校前期調研工作深入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能力得到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