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正文

傳承文化基因 厚植文化自信

來源:三秦都市報-三秦網2022-06-11 05:34:05

漢中,是一個歷史悠久、如詩如畫、時尚現代的城市,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甌玉盆”等美稱,這片被巍峨的秦嶺和蒼茫的巴山環繞的盆地,因長江兩大支流漢江與嘉陵江滋養,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處處是撲面而來的滿目蒼翠,佛坪自然保護區的林海茫茫、黎坪國家森林公園奇峰的怪石嶙峋、紫柏山的山岳巍峨、午子山的山勢險峻、無不呈現著一幅只此青綠的國畫長卷。漢中自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漢中郡以來,這塊古老“天漢”土地數度輝煌,秦末楚漢相爭,被封為漢王的劉邦以漢中為發祥地,其王朝以“漢”冠名,從此漢朝、漢人、漢族、漢字、漢語、漢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這里群山環抱、人杰地靈,養育了“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長眠著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發明者蔡倫,歷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李白、杜甫、陸游、蘇軾等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瑰麗的墨跡詩篇,當我們屹立于這片融自然、人文景觀渾然一體的土地,縱身投入漢文化的氛圍中時,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包括宇宙,總覽人物”的宏大氣魄。

近年來,漢中市聚焦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緊扣“綠色循環?漢風古韻”戰略定位,傳承歷史文脈,推進文化鑄魂,全力打造區域人文交流高地,位于漢中市濱江新區的天漢大劇院亦是提供文化服務供給、推進文化惠民、實施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檔升級的具體體現,天漢大劇院作為服務于社會發展,不斷滿足和豐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服務場所,建成后將成為一支“活”的文化力量,激活文藝發展與大眾文藝需求,傳播傳遞給大眾美好的藝術體驗。

據了解,天漢大劇院項目位于漢臺區濱江西路與荔枝路交界處,為漢中市濱江文化核心景觀帶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項目總投資11.62億元,總建筑面積6999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599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建筑層數為北樓地上4層,南樓地上5層,地下1層。其中集合了市級大型綜合演出劇院、多功能小劇場、工人文化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軍休干部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會議中心以及各自配套服務用房等功能的大型綜合體。作為省、市第二批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重點項目,陜南循環經濟建設省級重點項目,省級全國優選文化和旅游投融資項目,天漢大劇院從修建初始就引起了各方關注。

項目所屬的濱江新區位于漢中市漢臺區西南角,南臨南鄭區,西接勉縣,屬于漢臺區與鄰近縣的城鄉接合部,涉及漢中路街道、北關街道、舒家營街道3個辦事處,上水渡村、湯房村等5個村莊,農業人口12000余人。天漢大劇院的建成,將為其周邊縣區約10萬余人農業人口向濱江新區轉移過程中提供文化、教育、培訓等服務,進而改變周邊區域的文化、教育、培訓基礎設施落后現狀,促進周邊農業農村全民文化自信的樹立和鞏固。該項目建設是漢中市文化產業和城市遠景規劃的需求,通過建設天漢大劇院這一漢中市標志性文化設施,將帶動和吸引更多投資商前來投資開發,促進城市投資的外在形象,有利于漢中市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并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作為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天漢大劇院將以豐富、多元化的節目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形成獨具漢中特色的本土文化品牌,讓漢中諸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更大的舞臺上綻放光彩,真正成為廣大市民的文化藝術中心和精神享受的藝術殿堂。

天漢樓與天漢大劇院遙遙相望的巧妙布局實在是獨具匠心。在碧水藍天的映襯下,讓人們遠離了鬧市的喧囂,帶來的是一片清新,一份寧靜。這里仿佛就是沒有紛爭的世外桃源,但又不缺乏現代城市的時尚氣息,真可謂是古今結合的完美手筆?。‰S著漢中的飛速發展,陸續開發了一系列的旅游路線,儼然已經成了一個集休閑度假、觀光娛樂、修身養性為一體的旅游勝地,也讓更多的朋友了解了歷史悠久的漢文化。依我看來,天漢大劇院項目的建成,不僅僅是漢中近年來經濟發展的表現,更是文化自信增強的體現。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具體的、生動的,深深植根于我們的成長中。作為凝聚漢中人期望與夢想的重大文化工程,天漢大劇院的建成,就有力地印證了文化自信的必要性。翻開歷史讀本,回顧過往,在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劇院經歷了西方劇院幾百年的變遷,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有人說,比起西方國家的劇院文化建設,我們缺乏經驗,也沒有人才,這不就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作為新一代有志青年,我們正處在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對自己的文化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要弘揚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激發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覺的責任與擔當,從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為漢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高新一中2023屆AP3班 陳可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