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正文

遷西因地制宜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 開創工作新模式

來源:河北經濟網2022-01-27 09:45:54

行走在遷西縣田野鄉間,一棟棟嶄新的農村新居、一條條整潔的道路、一個個農業發展新項目盡收眼底,到處彰顯著鄉村振興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

近年來,遷西縣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的發展原則,以建設“京津冀后花園、生態文明示范區”為目標,以“全域整治、全域美麗、全域旅游、全域富民”四部曲為重點,開創了遷西鄉村振興工作新模式。一幅村在綠中、房在景中、樂在其中的“醉美鄉村”畫卷,在遷西大地徐徐鋪開。

以“集中連片”為路徑 把美麗“盆景”變成廣闊“風景”

“十一”假期,北京游客王偉一家三口來到位于東蓮花院鎮的花鄉果巷特色小鎮,到吳海莊園打卡觀景。“眼前是綠油油的山,身邊是清凌凌的水,頭頂是藍瑩瑩的天,村落、游客、山水、藍天,共同構成一幅迷人的美麗鄉村畫卷。”王偉感嘆道。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馬家溝村,建筑古香古色,小路整潔干凈;至山莊村,新民居高低錯落,生態庭院如詩如畫……2019年以來,遷西縣以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為重點,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美麗“盆景”變成廣闊“風景”。全縣確定了“三環五帶六片”建設布局,環城區、庫區、景區,建設長城文化、原鄉文化、移民文化、板栗文化和灤水文化等5大示范帶,將17個鄉鎮分成花鄉果巷、秀水田園、長城人家、栗海香韻、大美濕地和還鄉河畔等6大片區,統籌謀劃、分步打造,梯次推進、動態提升,建設獨具山區特色的美麗鄉村“遷西樣板”。

以“突出特色”為風格 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不是千村一面,而是要各有特色。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遷西縣以“突出特色”為風格,堅持以凈為底、以美為形、以文為魂、以人為本,真正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以凈為底,一批“臟亂差”的村莊煥發新顏。

很多人說,來遷西縣三屯營鎮高家莊村,一可養眼,二可養心。養眼說的是村容村貌。這個昔日的小漁村經過“五清三建一改”實現了村潔、街凈、道整、燈亮、樹綠、花紅的效果,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樣板村,不僅成了遷西縣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甚至還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觀光“外環路”和浪漫的“湖心情人島”。

以美為形,一批名不見經傳的村落成為靚麗風景。

在舊城鄉后河東寨村,成片環村綠化帶錯落有致,一排排新民居散發著濃郁的鄉村氣息,成為美麗鄉村風景線。遷西縣是純山區縣,在建房中提倡多建白墻紅頂房屋,多種樹種花,打造綠樹掩映的景觀。

以文為魂,一批歷史文化村落散發出濃濃韻味。

在東荒峪鎮前韓莊村,有一處老房子曾是抗日英雄韓東征的老家。該村對房屋進行了修繕,成為紅色文化旅游景點。美麗鄉村建設中,將古槐、抗戰遺址等完好地保存下來,并精心打造成了民俗館、紀念館,傳承了歷史文脈,豐富了村莊人文資源。

以“經營美麗”為理念 按“產業加美麗、美麗助產業”的思路推動產業發展

白廟子鄉黑洼村,因發展栗蘑產業而聞名。目前,該村栽培栗蘑總面積350畝,年產鮮蘑1500噸,栗蘑產品已遠銷北京、山東、山西等地,僅此一項,年純收入可達400多萬元。

解決“如何使遷西全域富裕”的問題,為百姓謀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黑洼村的實踐體現了遷西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富民優先,由“建設美麗”向“經營美麗”轉變的發展理念。

遷西在全縣范圍內實現了全域生態、全域美麗之后,更加致力于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方面強化規劃引領,將美麗鄉村規劃與產業發展、山區綜合開發、鄉村旅游、生態建設、村莊建設等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通過發展壯大“板栗經濟”、在綠色田園高位嫁接文旅項目,讓老百姓真正得到經濟實惠。

“經營美麗”,富了鄉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全縣打造了一批鄉村旅游、特色種養、特色手工業專業村,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05家,鄉村旅游示范點20個,產業特色村100多個。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79元,同比增長9%。(張光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