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為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卓爾不同,各美其美的能力特長,哈爾濱市群力實驗第三小學校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的教育思想,結合學生的成長需求,構建起多元的可供學生自愿選擇的菜單式“1+1+2+X”課程。即“自主作業+個性答疑+學科拓展+社團課程+30分鐘陽光體育大課間”。
學校以學生作業不出校門為原則,在學生自主完成作業中對其遇到的困難進行答疑解惑。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閱讀習慣和書寫能力的培養,每周一、周二開設了“"悅"讀成長”和“翰墨飄香”兩個課程。每月定期組織開展一次讀書分享會活動,讓學生們走進精彩的故事,品味經典,感受閱讀的魅力,并開放了圖書館、未來教室及“童之趣”、“知之樂”、“行知意”三個圖書閱覽區等功能館室為學有余力的學生開展調查研究、問題解決。書法課程老師不僅有基本筆畫的講解、范寫,還會為孩子們講古代書法家的故事,增加了課堂的人文性。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一、二年級在周四和周五分別開設了益智學具和手工課程,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更促進了思維的發展。勞動實踐課程和二十四節氣課程融合中華傳統節日結合勞動教育體驗制作花燈、做元宵、月餅等過程,使高年級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感受勞動的樂趣。同時,為了培養孩子們有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學校還借助微信平臺,每周五為孩子們推送豐富多彩的主題心理課程,讓每個孩子提升了自信。
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整合現有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聘請校外專業人士,每周三下午開設了妙筆生畫、旋風輪滑、灌籃高手、陽光心社、歡樂腰鼓、七彩童畫、金聲輝煌、神話故事、活力青春、鼓動童年、籃球小將、最強大腦、戲韻梨園、輪舞飛揚、快樂乒乓等三十多門社團課程。每個課程“既有溫度,又有特色”,以獨特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學生。
每日的“陽光體育”活動讓優秀傳統游戲回歸校園。運動場上、教學樓前,老師們組織學生玩起了各種圖案的跳房子、踢毽子、滾鐵環、丟沙包、跳皮筋、翻花繩等等,讓學生在課間活動中實現“樂玩、會玩、優玩”,“減”去學習負擔,盡享快樂童年。
群實三小今后將不斷優化課后服務課程,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努力做好學生負擔的“減法”和學生發展的“加法”。讓學生們在多元課程的體驗和學習中,渡過天真爛漫的童年,讓孩子們在個性的飛揚中釋放光彩。
哈爾濱日報記者?紀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