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終于看到了書本中、考題里常常提到的“祝融號”火星車了“,“原來‘探月工程’與物理中學過的‘變軌問題’聯系如此緊密”,“快和‘長征’火箭三兄弟來張合影……近日,哈一中高一的部分學生走進了向往已久的哈工大航天館、博物館研學,讓學生們大呼過癮。
在研學活動前,哈一中的老師為學生設計了多個任務性問題,例如:觀察祝融號火星車,外觀上主要有哪些組成部分,分別有怎樣的作用?天眼“FAST”為什么設計成凹形曲面?要想牢固支撐住它,支架結構具有怎樣的特點?新雷達與傳統雷達有怎樣的區別?倡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小組合作完成,并鼓勵學生積極展示。
在活動現場,講解員耐心細致地為孩子們講述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有前沿科技、國之重器,有前輩們對于祖國事業的執著與堅守,也有當代科研人的創新與耕耘。學生們聽完講解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嘗試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記錄在研學手冊上。同學們表示,視覺的沖擊帶來心靈的震撼,當一個個問題涌上心頭,求知的種子就在生根發芽,這正是研學活動的魅力所在。
參觀結束后,哈一中師生來到了哈工大歷史悠久的建筑學院禮堂,這里常舉行哈工大學子的畢業典禮。身處禮堂之中,師生感受著歷史文化沉淀與前沿創新技術的碰撞、融合。隨后,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李彪教授為學生們帶來了以《由大國重器談自主創新》的精彩講座。講座中介紹了哈工大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和為國家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李教授還鼓勵學生們高中階段努力學習,爭取到理想的學府,在擅長的領域開展創新研究,為民族與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哈爾濱日報記者 張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