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臨西縣臨西鎮東馬鳴堂村的蔬菜育種基地一片繁忙景象,育種大棚內,工人們運苗、調溝、移栽、澆水、覆土……加班加點完成50多畝的辣椒、西紅柿、南瓜等蔬菜種苗定植任務。
“東馬鳴堂村的蔬菜育種基地,是依托相關農科院所技術、人才優勢引進建立的,主要從事蔬菜新品種選育、研發和推廣。同時,通過基地示范帶動,讓更多的農戶靠著蔬菜育種項目走上致富路。去年,該基地繁育、銷售30個蔬菜品種,實現利潤38萬元。”臨西鎮黨委書記張慶東說。
“10克包裝的甜椒種子約為300粒,每粒能賣一毛多。鄉親們都稱這繁育的是‘金種子’。”蔬菜育種基地負責人鄒紅海介紹,除了種子銷售價格高,他們從資金技術、物資保障等各方面給予的優惠條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蔬菜育種行業。截至目前,已經輻射帶動發展蔬菜育種面積150多畝,畝均實現增收2萬元。
“干蔬菜育種這個活兒,只要不偷懶,勤快點,就能掙錢!”東馬鳴堂村農民張華說,村里蔬菜育種基地免費給建育種棚,免費提供種苗、農資、技術,訂單回收種子,每畝地還給5000元的補貼。平時,種植戶只需做好澆水、打藥、除草等日常管理。
“促進農民增收的好產業和帶動群眾致富的好項目,就得加大扶持力度。”張慶東表示,該鎮以黨建為引領,組建了鎮村黨員干部幫扶專班,在適度加快土地流轉,擴大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全方位幫扶完成育苗實驗溫室升級改造、噴滴灌、給排水等建設項目,加速培育壯大蔬菜育種這一特色產業。
近年來,臨西縣圍繞質量、綠色、市場“三個靶向”,在農業“高效”上下足功夫,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扶持新主體、培育新動能,通過園區示范、龍頭引領、模式帶動等積極舉措,讓土里刨金不再是夢。
目前,臨西縣探索并推廣實施了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生豬規?;B殖及肉聯加工全產業鏈、食用菌“種植+加工+銷售+技術服務”、電力“漁光互補+農光互補”、“電子商務+基地直供”等9種高效農業模式,不僅改善了生態、帶來了效益,而且還為鄉村振興培養出不少“新農民”。
“有了縣里和鄉鎮的支持,我們干事的底氣更足。”鄒紅海說,今年,基地將完成螺絲椒等新蔬菜品種的育種試驗,并擴大農戶的種子“代育”規模,真正用繁育出的“黃金種”,托起廣大農民群眾的致富夢。(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