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推進中,數字一體化是必由之路。
以數字經濟為基礎,長三角的數字一體化呈現出怎樣的面貌?近日,記者在浙江嘉興嘉善縣和杭州市臨平區等地,實地探訪“一張網”“一個平臺”“一個碼”給長三角民生服務和市場管理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醫保聯網結算讓異地就醫更便利
在嘉善縣第二人民醫院,來自江蘇吳江的錢女士為醫保一體化惠民政策點贊:“現在享受同城待遇,直接拿醫保卡就可以結算,省去了兩地奔波的煩惱,非常方便!”在嘉善上班的錢女士,以前飽受異地看病報銷來回跑的困擾。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的上海市青浦區、蘇州市吳江區、嘉善縣三地,經多次協商,按照參保地人員準入,建立了參保人員白名單庫、統籌區白名單、定點醫療機構白名單來進行系統準入控制,符合三個白名單庫的參保人按本地報銷待遇享受門診異地結算服務,免備案直接刷卡結算,覆蓋示范區內85家異地聯網結算醫院。
嘉善縣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險服務中心主任鄒萍介紹,85家異地聯網結算醫院中,嘉善縣有20家。去年8月份以來,三地異地直接結算1萬人次。嘉善參保人到其他兩地看病就醫,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門診報銷比例最高分別提高40%和42%。
除了小毛病,門診特定病與門診慢性病異地直接結算一直是群眾就醫的難點。去年10月,三地門特病(門診大病)異地結算聯網測試成功,三地尿毒癥門診血透、腹透大病患者也可在示范區內任何一家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就診結算。依托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的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朱家角人民醫院),嘉善患者在當地通過健康云App或關注醫院公眾號、實名注冊并認證后,就能實現網上復診、網上醫保結算支付。
通過運用數字化手段扎實推進示范區醫保一體化建設,三地積極探索“區域就醫免備案、經辦服務一站式、慢病特病結算通、網上醫保在線付、異地審核協同化”,全面落地信息、服務、保障、共享、管理“五個一體化”,惠及示范區群眾230萬余人。
“浙江公平在線”監管平臺經濟
近日,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市場監管局發現轄區內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在網店上銷售進口化妝品,涉嫌未經批準或者檢驗,但因商家無法提供交易記錄,案件查辦存在困難。
通過“浙江公平在線”協調系統發起數據協查后,僅半個小時相關交易快照及交易記錄便通過系統反饋給鐘樓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該案順利辦結。
長三角地區聚集了淘寶、攜程、拼多多、餓了么、飛豬等一批全國頭部平臺,全國大約80%以上的網絡交易從這里產生。通過數字化平臺監管平臺經濟,浙江在全國率先開發建設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浙江公平在線”。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劉璇說,系統持續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天候監測“網絡傳銷”“大數據殺熟”“虛假宣傳”“價格違法”等12類重點網絡違法行為。
如今“浙江公平在線”已實現對長三角地區主要平臺企業的在線監測和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聯動監管。“‘浙江公平在線’實現了網絡違法行為協查、違法線索及案件移送全程電子化,跨區域協作‘一次都不用跑’。”杭州市余杭區市場監管局網監分局局長王曉華說,目前已與長三角33個地方市場監管局建立協作機制,依管轄規定已向外省市市場監管部門移送105件違法線索。
“浙食鏈”溯源守護“舌尖安全”
打開微信掃一掃標有“浙食鏈”的二維碼,就能知道牛奶的生產日期、保質期、檢驗報告、消毒證明等各種信息……在杭州市臨平區的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有限公司里,記者現場體驗了一下“浙食鏈”的功能。
“通過‘浙食鏈’系統,可以讓食品消費者充分獲得知情權,建立對商家的信任。”公司總經理閆艷榮說,除了二維碼溯源,“浙食鏈”還包括“陽光工廠”應用環節,對工廠生產情況、庫房管理等有著非常嚴格的監管要求,倒逼企業產品質量再升級。
今年3月,浙江在全國率先上線的“浙食鏈”系統,全面整合了食品安全“信息孤島”。“浙食鏈”系統以生產(流通)源頭管控為起點,建立了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等多跨協同機制,打造食品安全全鏈條閉環管控體系。“浙食鏈”在開發過程中已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系統上鏈企業中已有1670家企業基本實現長三角食品安全追溯一體化。
“我們開發完成‘浙食鏈’數據接口,在上海、杭州、寧波、南京、無錫、合肥6個城市試點,選擇豬肉、大豆油、配方乳粉等6大類10個品種,推動追溯信息覆蓋率、上傳率100%。”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食品協調處處長顧文海說,針對區域內食品及食用農產品各環節,重點在追溯數據采集、共享、分析及應用等領域內建設示范項目,帶動區域內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科技水平提升。
(記者 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