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商業 > 正文

邢臺內丘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 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來源:邢臺日報2022-03-25 10:10:42

陽春三月,內丘縣廣袤的丘陵上,中藥材“蘇醒”過來,或吐出新綠或被收獲上市;生產車間里,各類中藥材正在被炒制、晾曬、提取加工……

作為中醫鼻祖扁鵲行醫采藥之地、扁鵲中醫藥文化發祥地,近年來,內丘縣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建成一個國家級稀缺中藥材種子種苗基地,產值12.5億元,受益人口8萬多人,先后榮獲中國扁鵲文化之鄉、“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藥材產業縣(酸棗仁、王不留行)”等榮譽稱號,成功創建了“邢臺酸棗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內丘縣堅持把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放在首位,優化中醫資源,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構建起以縣中醫院為龍頭、以鄉鎮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體系,中醫藥服務實現全覆蓋。先后榮獲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地區、全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服務項目試點縣。

內丘縣還把發展中醫藥產業和康養旅游產業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和展示扁鵲文化,加快建設扁鵲康養示范基地,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鏈條。

強化道地藥材規范化種植 提升中藥材附加值

連日來,柳林鄉崔家莊的丘陵坡地熱鬧非凡,一邊挖掘機頻頻“點頭”,平整土地、開挖樹坑;另一邊大型挖藥機將土地翻動,幾十名工人嫻熟地將中藥材知母、射干撿拾打包。

“我種了300多畝中藥材,已經收了200多畝了。今年藥材行情還不錯,一畝地能收入五六千元。”崔家莊村中藥材種植大戶崔長義說,起初,他們跟風種植,別說掙錢,一下子賠了好幾萬。分析失敗的原因后,他們選擇了適合本地種植的道地中藥材,取得了成功。今年,他們打算擴大種植面積,再種植酸棗500畝。

道地藥材是中藥的“魂”。內丘縣中藥材資源豐富,據全國第四次中藥材資源普查數據,內丘境內的野生植物類中藥材多達160余種,酸棗、柴胡、遠志、知母、射干、連翹、黃精等7種中藥材為省定中藥材稀缺道地品種。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成規模種植的有酸棗仁、王不留行、金銀花、黃芩、柴胡、射干、決明子等50余種中藥材。

柳林鎮是全國最大的酸棗仁加工集散地,年產酸棗仁4000千噸,產值13億元以上,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享有“世界棗仁看中國,中國棗仁看內丘”的美譽。

“根據內丘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衛星云圖監測,該縣有12.7萬畝地塊可種植酸棗。”內丘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高君廷說,下一步,他們將在現有酸棗種植面積約6萬畝的基礎上,再擴大酸棗種植面積1萬畝。

“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要打造標準化酸棗加工種植基地。”高君廷說,由縣農業局牽頭和知名專家合作成立酸棗種植研究院,深入研究酸棗高效育苗、育種、標準化種植和深加工技術的提升。以道地藥材“邢棗仁”為主導,以其他道地藥材為輔,從種植規模、種類、管理等方面加以規范,運用科技化手段,使內丘中藥材種植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

內丘縣出臺“531”財政扶持政策,實施“棗知綠化增收行動”等一系列措施,扶持引導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同時,還建立了中藥材質量追溯平臺,借助大數據分析,優化中藥材的生長環境,加強中藥材品質管控。

在南賽鄉北賽村的酸棗種植基地,小型氣象站隨時監測著當地的光照、風速、土壤溫濕度等數據。“氣候出現異常時,監測平臺會及時預警,專家會及時給出指導建議。”北賽村酸棗種植基地負責人閆振國說。

今后,該縣將加快建立完善縣級中藥材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構建物聯網及農業大數據等智慧農業平臺,加強道地藥材從選種、育苗、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控等環節進行質量規范控制、全程監管。加強中藥材種植信息發布和引導,不斷深化與省中藥材專家團隊合作,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

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日前,50歲的武冬林膝蓋疼痛。他來到南街村中醫衛生室就診。望聞問切后,村醫焦軍營得出結論:是肌肉勞損引起的。焦軍營為他針灸治療,并開了中藥煎劑。

“中醫藥副作用小,療效也好,鄉親們都認中藥!”武冬林說,前兩年他腰椎間盤突出引起坐骨神經痛,一度不能行走,是焦軍營醫生為他針灸治療,并輔以中藥,一周的時間就好了。

發展中醫藥事業,服務群眾健康是根本。近年來,內丘縣把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放在首位,構建起以縣中醫院為龍頭、以鄉鎮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體系。

在內丘縣鄉鄉建有中醫館,村村建有中醫室。該縣先后在鄉鎮衛生院建立了具有濃厚中醫文化特色的中醫館,設立了中醫科、康復科、“治未病”工作室、煎藥室等科室,配備頸椎牽引床、電腦針灸儀、多功能艾灸儀、中藥熏蒸機等診療設備。全縣309個村中,80%的村衛生室設有中醫室,配有237名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配有中藥飲片或者中成藥,推廣、應用4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防治常見病和多發病。

作為是全國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地區,2012年,內丘縣便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刮痧、拔罐、推拿、理療等中醫技術一應俱全。“在治未病和養生保健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首選中醫。”該縣治未病中心主任范立明說,疫情期間中心向公眾免費發放防疫香囊、體質調理藥劑、代茶飲等中藥品近3000份。

此外,國醫大師李士懋工作室、國醫大師李佃貴工作室、胡希恕經方醫學傳承工作室、王新月工作室、胡廣芹痧療罐療傳承工作室等一批國醫大師先后落戶內丘,越來越多的人受益。

從拔火罐到針灸,從湯藥到膏方,從望聞問切的理論到相生相克的規律,中醫藥逐漸受到大眾認可,中醫藥養生與保健的理念經驗廣受歡迎,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今年,我們要在內丘鎮衛生院、中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精心打造4個中醫特色專科,提升基層中醫服務能力。”該縣衛健局副局長鄧國霞說,今后,他們將在縣醫院、中醫院分別成立中醫研究院、傳統中醫診療中心,與北京市中醫院等知名中醫院合作,打造名醫名科名院。同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師帶徒”等方式,強化對中醫藥從業人員培訓,開展“西學中”活動,組織高素質的中青年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西學中”研修學習,在縣中醫院、內丘鎮衛生院、南賽鄉衛生院建立試點,建立醫保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試點,提高中醫藥報銷比例,促進中醫發展。

發展中醫藥康旅產業 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鏈

在南賽鄉神頭村扁鵲廟西側,新建的扁鵲中醫藥文化旅游康養示范基地醫祖堂古樸、恢宏,與全國最大的扁鵲祭祀廟群遙相呼應。

“醫祖堂設有中醫祖庭、扁鵲中醫藥文化特色產品展廳、扁鵲中醫生活館、扁鵲養生酒店、扁鵲養生餐廳。”內丘依鵲堂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郝香國說,他們將圍繞中醫藥傳統文化和養生保健開發一系列課程和項目,探索“中醫藥文化+健康旅游”新模式,打造醫祖文化體驗游,構建中醫品牌旅游基地。

近年來,內丘縣依托扁鵲特色歷史文化,把中醫藥健康旅游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抓,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為目標,聘請國內頂尖文化創意團隊,對全縣中醫藥旅游進行頂層設計,以扁鵲文化為核心,高標準推進實施了一大批產業項目。以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目標,將扁鵲廟、鵲山、扁鵲藥園、神應王生態旅游度假區、神頭古村落等景區景點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構建大鵲山旅游區,并增建了扁鵲紀念館,扁鵲祭拜廣場、扁鵲故居。此外,以神頭村為中心,扁鵲康養古鎮項目正在謀劃建設中。該項目將輻射帶動6個村,包括扁鵲中醫文化、健康養生、旅游、休閑、中藥材種植,將打造成扁鵲中醫藥旅游康養示范區。與此同時,扁鵲文化水鎮、醫養康養莊園、太行山扁鵲中藥材經濟核心示范區等一系列中醫藥康養項目正在積極推動實施。

“今年,我們要在縣醫院、中醫院分別建立醫療睡眠中心基地,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睡眠障礙中心對接,打造我縣睡眠專科。”內丘縣中醫藥產業專班組長趙東升說,他們還將以“旅游+醫療睡眠+賓館基地”的模式,在阿爾卡迪亞酒店、樂水酒店、依鵲堂康養基地籌建改善助眠中心,研發睡眠相關日用品、美容品,建設助眠酒店,以打造中國助眠之鄉為抓手,發展康養產業和睡眠經濟。同時,大力推廣中醫藥及中醫適宜技術在臨床方面應用和危重癥患者搶救等工作;在康寧社區開展居家養老巡診服務試點,與醫保對接居家康養。

據悉,內丘縣還將依托獨特的太行山水和人文景觀,打造中醫養生品牌、中醫養生小院、睡眠基地、運動小鎮、森林康養特色小鎮。依托扁鵲藥谷產業園發展涵蓋教學、健康養老、醫療服務、休閑度假等服務功能的現代中醫藥園區。(高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