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新社“國是論壇:2021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副院長白景明在論壇上表示,2018年以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今年上半年,全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兩年平均增長13.2%。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5.0%、69.8%、48.1%,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30%。
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高新技術產業拉動了工業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今年,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白景明說,財稅政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效果顯現。
上半年,中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也很快、同比增速達到23.5%,兩年平均增長14.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9.7%、12.0%,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7.1%、9.5%。預期變好,刺激投資,預期與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超過25萬億元,增長1.8%,財政支出總規模比去年增加,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在實際新增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中央財政壓減本級、調整結構,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83370億元,比2020年略有增加,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7.8%,增幅明顯高于去年。赤字率比去年有所下調,今年的赤字規模為3.57萬億元、比2020年減少1900億元。適度減少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新增專項債券安排3.65萬億元,比上年減少1000億元。
白景明分析說,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約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三分之一,一些中西部地區50%以上的一般支出來自于中央的轉移支付。對有的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達到千億,這些轉移支付到位后能夠拉動當地消費和投資。(記者 楊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