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務轉型驅動下,2020年,信托資產規模持續回落。中國信托業協會3月8日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為20.49萬億元,同比下降5.17%;與此同時,信托業凈利潤增速則連續兩年為負。在分析人士看來,信托公司增加了應對可能風險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是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
事務管理類業務三連降
2017年末以來,信托資產規模漸次回落。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為20.49萬億元,同比下降5.17%,比2019年四季度末減少1.12萬億元,比2017年四季度末歷史峰值減少5.76萬億元。
2020年全年分4個季度看,分別減少2772.93億元、477.55億元、4182.31億元、3726.77億元,下半年兩個季度的規模減少力度更大。從稍有起伏的環比增速來看,四季度環比下降1.79%。
“信托資產規模下降的背后,與行業持續壓降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有關。”復旦大學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指出,從長期來看,逐步壓降融資類信托是信托公司回歸本源的轉型目標。但2020年上半年部分信托公司仍然迅猛發展,一季度和二季度融資類信托資產分別為6.18萬億元和6.45萬億元,環比分別增加3458.31億元和2677.58億元,占比分別為28.97%和30.29%。對此,2020年6月,銀保監會下發《關于信托公司風險處置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壓降違法違規嚴重、投向不合規的融資類信托業務。
2020年三季度末,融資類信托余額為5.95萬億元,環比二季度末減少4966.43億元;四季度末融資類信托余額為4.86萬億元,環比三季度末減少10916.31億元。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兩個季度合計壓降15882.74億元,減去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新增融資類信托6135.89億元,全年共壓降近1萬億。
與此同時,事務管理類信托連續第三年壓降,截止2020年末降至9.19萬億元,業務占比為44.84%。“壓降的事務管理類中的絕大多數是以監管套利、隱匿風險為特征的金融同業通道業務。按照監管部門要求,事務管理類業務量與占比一直不斷下降,金融機構之間多層嵌套、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殷醒民表示。
利潤增速連續兩年為負
2020年,信托業加大主動調結構力度,信托行業營業收入微增,凈利潤增速則連續兩年為負,2019年同比下降0.65%,2020年同比下降19.79%。
在經營收入中,2020年四季度末,信托業利潤為583.18億元,同比2019年四季度末727.05億元下降19.79%,減少143.87億元。分季度利潤看,2020年四個季度利潤分別為166.10億元、174.92億元、144.87億元和97.29億元。殷醒民認為,四季度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信托公司增加了應對可能風險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
事實上,在2020年信托資產規模同比下降5.17%的背景下,信托業資本實力有所增強,提升了部分信托公司應對風險的能力。“當前,監管規定將信托業務開展規模限制和信托公司凈資產掛鉤,強大的資本實力不僅有利于擴大信托展業空間,而且提升了風險防范能力。”殷醒民表示。
“2020年,個別信托公司前期積累的風險點顯現,這屬于個案。當前,單體機構風險和局部風險不會影響整個信托業的穩健發展態勢。金融的實質就是風險管理,只有將風控做好,才能讓信托公司擁有更廣闊的資產管理與綜合金融服務拓展空間。”殷醒民指出。
減少對非標資產的依賴
另一方面,2020年下半年,信托業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同時,逐漸減少對非標類資產的依賴,資產配置類型更趨豐富。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資金信托為16.31萬億元,同比下降9.09%,凈減少1.63萬億元;環比下降5.36%,凈減少9242億元。從資金信托在五大領域占比來看,依次為工商企業(30.41%)、基礎產業(15.13%)、房地產業(13.97%)、證券市場(13.87%)、金融機構(12.17%)。
其中,房地產信托業務占比在2020年四個季度持續下降,四季度趨穩;證券市場的信托資產占比則呈現增長態勢,從一季度的10.97%上升到四季度的13.87%。
“一降一升”背后,一方面,自2019年8月以來,大幅壓降房地產信托業務是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2020年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銷售較好,不少信托公司積極向標品信托轉型。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鼓勵信托公司更多開展證券投資信托等業務,引導信托資金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
在殷醒民看來,信托公司可以通過自有資金和信托產品投資股票、基金和債券,充實、拓寬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源頭活水,有利于金融和實體經濟實現高水平循環。
(記者 吉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