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機構抱團的重倉股大跌,約3400只基金凈值回撤超過10%,近800只基金凈值回落超過20%。有分析指出,機構抱團股估值回歸風險遠未釋放完畢,后面需要警惕此類品種下跌會否引發基民贖回潮。但有分析認為,能夠獲得機構深度認可的個股也不會從此“跌跌不休”。
基金重倉股再遇重創 機構謹慎樂觀
3月8日,滬深兩市高開低走。截至收盤,滬指跌2.3%%報3421.41點,深成指跌3.81%報13863.81點,創業板指跌4.98%報2728.84點;盤面上,白酒、光伏、鋰電池等年前基金抱團股再度重挫,隆基股份(601012)、瀘州老窖(000568)、比亞迪(002594)等人氣股封死跌停,通威股份(600438)跌逾9%,陽光電源(300274)跌逾8%,“股王”貴州茅臺(600519)再跌近5%。
值得注意的是自牛年開市以來,包括貴州茅臺、陽光電源、愛美客(300896)、通策醫療(600763)、金龍魚(300999)、贛鋒鋰業(002460)、中國中免(601888)、海天味業(603288)、寧德時代(300750)、邁瑞醫療(300760)等在內的基金重倉股一路下挫。根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統計,總市值大于500億元的個股中,88只個股股價自2月18日以來跌逾20%,進入技術性熊市。
海富通基金指出,年后全球大宗商品持續上漲導致美債名義利率的迅速上升,對股票資產造成了壓力,經濟溫和回升也引發了對通脹和流動性的擔憂,全球市場因此進入不穩定期,出于對流動性因素的擔憂和避險需求,部分資金快速流出市場。從結構上來看,由于前期機構持倉的集中度較高,也致使機構重倉股跌幅相對更深,前期機構持有較低的小股票則跌幅相對較少。
中歐基金表示,機構投資者在過去幾年逐步成熟,市場中機構資金占比提升速度很快,大多數機構投資者(尤其是頭部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公司)資金規模上升幅度較大。在此背景下,疊加投資者的投資范圍相對較窄,一旦形成一致預期會導致下跌速度很快。這也體現出我們的投資人缺乏對沖工具,在市場風格不利的時候,大多通過激烈的方式來調倉或者減倉;從跌幅看,大多數龍頭公司正在逐漸向本身所具備的價值線靠攏。由于過去一年很多公司大幅上漲后,距離其內在價值相對較遠,因此推測市場本輪下跌無論從時間或空間上都需要一定的修正。
“A股主要指數在春節后至今的連續回撤更多反映了資金面的變化。若指數進一步調整,基金凈值的回撤有可能引發基民的連續贖回,并對機構重倉行業(如消費、醫藥和科技)造成額外的資金面風險。但高頻經濟數據仍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旺盛,海外貨幣政策仍處于擴張區間,在周期和成長的投資風格切換之后,預計市場風格將回歸均衡。”中歐基金指出,維持對市場的謹慎樂觀看法,在資金面風險緩解之前仍建議投資者維持組合防御性。
約3400只基金凈值下跌超過10% 近800只凈值回落超過20%
機構抱團重倉股遭遇重創,公募基金也受傷不輕。數據顯示,春節后截至3月8日,全市場已有約3400只(A/C份額分開計算)基金的凈值跌幅超過10%,近800只基金的凈值跌幅超過20%,跌幅超過25%的基金也有近100只。
其中,益民品質升級混合跌幅最大,達到了29.40%。此外,中信建投(601066)醫改C、中信建投醫改A、鵬華中證酒ETF、益民創新優勢混合、華泰柏瑞成長智選混合C、華泰柏瑞成長智選混合A、華泰柏瑞基本面智選C、華泰柏瑞基本面智選A、華安醫療創新混合、南華瑞盈混合發起C、南華瑞盈混合發起A等12只基金凈值下跌了超過28%。
“短期內,這個產品讓信任我們的投資者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浮虧,這讓我們深感不安。希望大家給我們一些時間。”剛剛成立的新基金匯安均衡優選近日向投資者發布了致歉信。該基金2月9日將募集來的8.2億元資金劃入基金托管專戶,宣告其正式成立。之后僅13個交易日就跌去了近18%,當前基金凈值僅0.8244元。匯安基金2月底曾在某平臺回應稱:“這次建倉確實有點快,但是好的公司會在調整后繼續創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百億基金經理也集體“翻車”。 數據顯示,在97只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主動型基金中(去除指數基金、ETF基金及ETF聯接基金),只有華夏3年戰略配售這只基金自2月18日至3月5日收盤,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為正;其余97只百億規模的主動權益基金復權單位凈值均錄得跌幅。進一步來看,張坤、劉格菘、蕭楠、劉彥春這些平日里名聲大震的基金經理,所掌管部分基金收益率均排在同類型后10%中。
回望去年開啟的核心資產“抱團”行情下,正是這些機構“抱團股”大幅上漲造就了不少明星基金經理們優異的業績表現。如通策醫療,自2020年初至2021年春節前最后交易日,該股期間漲幅高達278%。在近期連續大跌后,該股現已回調至去年11月份時的股價水平。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易方達基金持有的通策醫療股份數最多。這其中易方達中小盤買入最多,該產品的操盤人正是明星基金經理張坤。
對于抱團股持續回調,機構近期給出的看法也出現了分歧。平安基金表示,藍籌白馬股被市場給予高估值,核心原因是公司業績穩定增長,而利率維持較低水平。在外資進場以后,投資者對于這樣的資產定價從以前的PEG定價模式轉變成了DCF定價模式,而DCF定價模型中,實際利率對股價有重要的影響,那么隨著本輪實際利率拐頭向上,原有的估值邏輯就被破壞了,部分盈利資金選擇獲利了結也是情理之中。
中泰證券(600918)發布的研報認為,2月下旬A股回調,“抱團股”調整幅度尤其明顯,但我們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市場風格轉向,消費和科技仍然是中長期主線。全年來看,市場風格并不會完全偏向中小盤行情,仍以均衡為主。首先,未來公募基金對A股市場仍有較大話語權,而龍頭核心資產適合機構長期超配。其次,消費風格雖然短期面臨回調,長期配置邏輯并沒有改變。最后,即使抱團松動,能夠獲得機構深度認可的個股也不會從此“跌跌不休”。
春節后表現最差的前30只基金
(記者 張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