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視頻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郭丁瑞 張亦輝
(相關資料圖)
因為給小孫女啾咪親手制作了不同朝代的傳統服飾,來自湖南長沙的馬琳走紅網絡,成為網友口中“別人家的奶奶”。經過本報報道,馬琳為啾咪打造的“荷花童子”“小杜甫”“紅線童子”等造型更是火出了圈。
今年8月,馬琳聯動國外華人博主,讓大洋彼岸的外國友人零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服飾的魅力。
從中國到澳大利亞、從給孫女做衣服到推廣中國傳統服飾……60歲的馬琳開啟了傳統服飾打卡計劃。她說,希望更多人與她一起,打卡中華傳統的美。
制作23套傳統服飾,奶奶的打卡計劃豐富多彩
“打卡計劃是我兒子提出來的,我一直想要推廣中國傳統服飾,兒子正好是做媒體的,拍攝制作了一個公益視頻,這樣就可以線上線下雙重推廣。”8月31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再次見到馬琳,她興致滿滿地講述起自己的傳統服飾打卡計劃。
今年5月開始,馬琳專門制作了23套傳統服裝。打卡計劃分為打卡歷史和打卡潮流兩部分。打卡歷史部分,她與漢服圈中有名的陳士龍和符南君聯手,打造了“王陽明”和“班昭”兩個人物造型,還原不同時期的文學大家。
而打卡潮流的部分,馬琳更是花了不少心思。為了迎合時下年輕人的喜愛,她從多部電視劇及電影中尋找靈感,親手縫制了多套熱播劇中的經典人物服裝,看著身著這些服裝的年輕人現身長沙街頭,馬琳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不僅如此,馬琳還帶著自己縫制的傳統服飾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感受這份“穿越”而來的美好。“我想用這樣的方式,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美的種子。”馬琳說。
大洋彼岸,屬于中國的顏色扮靚城市街頭
這場關于傳統服飾的打卡計劃不僅僅拘泥于國內,還聯動了身在澳大利亞的華人博主。
“我有關注到國外品牌說,馬面裙是他們的設計,就想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馬面裙一直都是屬于我們中國的。所以這一次,我特意寄了馬面裙過去。”承載著馬琳心意的傳統服飾漂洋過海,送到了遠在澳大利亞的華人漢服博主“陳小朋友”手中。
明朝的立領琵琶袖、馬面裙;宋朝的對襟百迭裙;漢朝的直裾……8月中旬,當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的小朋友出現在澳大利亞街頭,立刻引起了圍觀。色彩的搭配、細節的講究,中國傳統服飾的每一處都令人嘆服。
棠梨、月白、瓊琚、蘭苕、影青……這些典雅而有詩意的詞語,是中國人對色彩的命名,無論從文字還是意象上,都真實地傳達了自然的美感。大洋彼岸,屬于中國的顏色扮靚了澳大利亞街頭。多年來,西方潘通色卡上的色號定義了國際時尚的風向,在馬琳看來,中國傳統色展現了東方之美的獨特魅力。
“除了衣服,我們還特意寄了很多中國結過去。”活動現場,當身著傳統服飾的小朋友遞上象征著平安的中國結,掀起了不小的熱潮。
“傳統的繼承和發揚,透露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歡上中國的傳統服飾。”馬琳說。
(一審:龍曉龍 二審:蔣俊 三審:王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