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華聲在線8月30日訊(記者 鄧桂明 通訊員 鄧瓊)指導督促9所普特融合學校高起點、高品質辦學,遴選15所“未來學校”,加快長沙市一中新校區、長郡中學新校區建設……記者從今日召開的2023年長沙市暑期教育工作推進會獲悉,今年后半段,長沙將采取多項措施加快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
將補齊短板促進教育公平。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更公平的行動計劃》,全面提高標準、補齊短板。啟動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推動特教學校、融合學校和特教班師資配備等關鍵措施的落實。指導督促9所普特融合學校高起點、高品質辦學。做好適齡殘疾兒童的科學評估和妥善安置,確保送教上門比例降低到15%。辦好5所普特融合幼兒園和3個智障職高班。整體提質縣域高中,啟動3所省“徐特立縣中”項目主體施工,立項10所市級“品質縣中”培育學校,組織城區優質高中與37所縣中結對共建,整體提升縣中辦學水平。規范和支持民辦教育,進一步規范培訓機構審批、監管。
將深化教育改革增加發展動能。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探索基于大數據支撐的綜合素質評價新模式。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組織100所學校開展數字化教室建設與應用試點,遴選15所“未來學校”。推進考試招生改革,在全省統一命題要求的原則下,結合實際研制長沙中考自主命題方案。加強中考命題研究,引導學校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減負提質。加強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重點對指標生分配、招生批次、義務教育智慧入學等進行科學研究,力求更加公平規范。
將推動“學位等人、學位引才”。建立學位預判機制,完成城區中小學校布局專項規劃修編工作,加強南部融城片區優質教育配套,鼓勵區縣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實施基礎教育學位建設三年行動,對全市學校建設項目實行常態化調度、清單化管理,確保今年秋季開學的學校順利開學,明年開學的項目今年年底前動工。加快長沙市一中新校區、長郡中學新校區建設;完成長郡雙語高中部、十一中拓址新建項目基礎施工。研制新品牌學校培育計劃,完成35所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和14所鄉村小規模學校提質改造任務,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吸引更多年輕人到長沙就業創業、安居樂業。
將發揮高等教育集聚效應。繼續支持在長高校及其附屬中小學校發展,全面深化與國防科大雙擁共建。鼓勵高校積極參與“一城(湘江科學城)、一區(自貿區長沙片區集聚區)、三基地”(馬欄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大澤湖基地)和四大實驗室(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建設。落實人才子女教育優待政策,支持省屬部屬高校、科研院所等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引導在長高校畢業生留長就業。
將探索職業教育“三融”效應。瞄準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目標,對接區域主導產業,遴選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5個左右,引導職業學校深化與行業企業合作。推動17所職業學校完成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指導望城區、明達中學和思沁中學辦好職普融通試點班。
會議通報了2022年、2023年長沙市優秀教育人才選樹結果,并為教育專家、教育名師、骨干教師代表頒發了證書。
長沙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澎,市政府副市長肖正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傳貴等領導出席會議。
(一審:羅江龍 二審:蔣俊 三審:王亞奇)